首頁>心理>

【這是一個關於親(qin第四聲)家不和、隔代撫育對孩子心理影響的故事】

春節。萬家燈火,闔家歡樂。她帶上孩子,回到故鄉。故鄉有她童年的一切記憶,內心隱而不言的秘密。

大年初一的下午,她獨自驅車去見奶奶。奶奶已經搬離老房子,和她的小兒子住在鎮上。見到她,奶奶的眼睛有了光:眼前這個30歲的女子,是她曾養育多年的寶貝。

奶奶的房間乾淨整潔,爐火正旺。她因此想起了兒時和奶奶一起生活的溫暖。但她抑制不住地緊張,心跳在加速,因為打算問清楚一些關於奶奶、母親、外婆、外公、父親的往事。這些往事如巨石般沉重地壓在心頭已數年,即將揭開,她反而緊張得厲害。

她問奶奶為何與母親不睦。奶奶三言兩語回答了。母親孃家是書香門第,家境殷實,平庸的父親和他平凡的家庭不受母親孃家待見,多年來兩親家沒有往來。奶奶自覺尊嚴受辱,對母親自然有些微詞。奶奶回答時神色雲淡風輕,對母親並沒有多少怨言。這讓她很意外,也許不是奶奶放不下往事,是母親放不下,她自己放不下。

她繃緊的神經瞬間放鬆了,握緊的手指放開了。她想起了當年離開奶奶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往事。冬天她洗澡時間很長,外婆不滿,經常跟鄰居抱怨;她想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外婆不許,只能看她自己喜歡的節目;朋友寫給她的信,外婆指使表弟當眾念出來,作不以為然的評價……這些往事是她的傷痛,在那些陰沉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沉默寡言,小心隱忍。

有時候她會想念奶奶,奶奶給了她很多的愛。可是她不敢流露出這想念。對奶奶表達親密和愛,就是對外婆、母親的背叛。她活在兩家人的夾縫中,左右為難,漂浮不定。

她突然明白為何一直被外婆和她的家庭拒絕,為何一直認為外婆、外公不愛自己——大人們的“戰爭”,造成了她與他們中的一些人的情感隔離。因這隔離,她內心總是缺了一塊,根基不穩。多年來,她覺得自己就是水中的浮萍,無根無掛,孤獨漂泊。

離開奶奶,她驅車去看兒時的老房子。房子被拆了,只剩斷壁殘垣。她用手輕撫房子的殘磚破瓦,用手指摩挲牆壁上她兒時用小刀刻出的印痕,久久地站在夕陽的餘暉中,望著房子,淚如雨下。

天黑了,她準備返城。走之前,她擁抱了老房子前的老柏樹。她擁抱的是她的童年、少年,隱藏在靈魂深處的氣息和回憶。這是她最重要的財富,擁抱在懷裡,不讓它消失殆盡。因為消失就成了虛空,整個世界白茫茫一片,她會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會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10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心理學:出現這兩大跡象,說明你正在和潛在的心理變態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