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通常,我們在社交場合觀察他人的狀態,可能會有一些基本的判斷,會認為某人是自信的,而另一個人是不太自信的。但也許,大家並沒有深究過,自信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狀態,那些看起來自信的人一定是真正的自信嗎?

一般說來,大家可以會以為自信是一種有比較有自我的狀態,在某些場合下,一個人敢於伸張自我,而另一些人則不太敢於展現自我。

而心理學理論認為,自信是一種自我效能的體現。

這是對通常的自信之理解。一般性的自信,也足以讓人更具個人魅力,更能展現自我。但這種自信是人在世俗社會中,透過掌握一定的本領、訓練自己適應社會要求而達到了。這種自信其實是有一定條件的,也接近於一種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而形成的自我防禦。

比如,一個演說家,他能自信在眾人面前演講,但突然有一個他喪失了這個本領,無法在人前說話了,他還能“自信”嗎?

再比如,很多家長會有這種觀念:我要培養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或技能,或者我要督促孩子更好地學習,讓他們能考出更好的成績,這樣他們才能自信一些,日後成人也能活得更好一些。

聽來是完美的邏輯。但事實上,這樣的自信是“有條件的自信”,還比較遠離存在本身的珍貴性,這還遠遠不是真正的自信。

真正的自信,並不僅限於一個有所謂的本領,能得到他人讚美和認同,也並不僅限於一個人敢於展現自我——不意味著僅僅只是自我效能的體現。

有的人自我很大,喜愛炫耀;有的人自我萎縮,樂於隱藏;有的人超級自戀,甚至到了狂妄的地步;有的人喜愛成為話語中心,樂於讓眾人追隨……而這所有現象,都不意味著他們達到了真正的自信。

簡單從字面上說來:自信,意味著一個人是否能夠信任自己。

信任自己,多麼簡單!但這項能力,卻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麼容易。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的內心總是光明和陰暗並存,正面性和負面性相依,這幾乎也註定了“自己相信自己”這件事兒似乎不容易達到,即使是對那些日常看來比較自信的人而言。

真正的自信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每個人、每顆心都有自己的短板,都在不同的情境面前會有不同的心理投射。

比如,大多數人都會恐懼未來,會擔心未來會發生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而這種擔心為什麼會產生呢?很簡單,就是在人性上,人其實是本能地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和世界的,因此多數人是害怕意外發生的,也不太能不信任自己可以承受種種未知的變局。

再比如,大多數人被別人否定以後,內心都會產生反彈:不是憤怒、急於自辯,就是委屈,難受,甚至感受到不被理解、不被認同的痛苦。

同時,大多數人也不太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或本能,不敢冒險,活得總有那麼點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對別人也不太敢信任,總是擔心被欺騙、被別人坑……

這種種心理現象所反映出來的狀態無他,就是三個字:不自信

所以,就真正的自信而言,其實當下社會中自信的人不像我們以為的那麼多。應該來說,其實相當地少。

每個看似自信或不自信的人,都有自己的擔憂和懷疑,都曾經歷不被他人認同的痛苦,都遠離存在本身的價值——這價值感並非是那些建立沙堡上的自我感:我學會了這個才有自信,我學會了那個才有價值。所有有條件的自我認同,都不是真正的自信。

其實大多數人無法真正相信自己,緣於無法對自己的存在本身有所認知。

古人曾提到真心,雲,“真心自有雷霆萬鈞之力”,亦曾雲,“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但現代人多數無法體驗這種感受,缺乏直面自性的經驗,從而導致了一種無法與自己同在的狀態,一定要有所依附、有所證明、有所作為(造作)才能感覺自己存在的狀態。

披著“自信”的外衣,我們經常誤以為自己很自信。但大多數人並不真正瞭解自心的力量,並不知道自心能承受世間萬種變數,不相信自己本來完整無缺。

“ 《舊約》有句雲:“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

這人生中的驚慌,確是人心未能了知內在潛能的一種心理反映。

但事實上卻是,“心有堅力,可經萬變”——說起來,從古到今,人間究竟發生了多少糟心事兒呀,但人類從未曾有過滅絕,總是一茬一茬地活了下來,並且一代一代,前仆後繼,從未失去心中的希望。

追求完美是一種不自信:必須要完美才能接受自己、有一點不完美心裡就承受不了;批判他人也是一種不自信,看不慣別人的同時也是自我標準僵化的表現……

聽別人說話總喜歡挑人毛病、不能認同他人的見解、常常只記得表達自己而忘記了傾聽他人、嫉妒、傲慢、鄙視、狂妄、貪婪、軟弱、不堅定、挑剔、刻薄、目中無人、自我證明、浮誇、焦躁……這林林總總的心理現象,看來差別挺大,其實根源還就是三個字:不自信——沒有認識到自己真正的力量,也就無法相信自己,也就無法自我放鬆,也就無法時刻坦然。

想一想吧,要是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從未感受過被他人打擊、否定、批評、指責,而只是活在被接受、肯定、鼓勵、悅納的環境裡,這個人怎麼可能會不自信?

被所有人深深愛著和相信著的人,他只能學會深深愛他人、深深相信他人。只可惜,由於人性一種集體上的慣性毛病,很少有人能體會如此全然地體會被愛和被肯定。

人間是有缺陷的,我們沒有天堂般的養育環境及社會環境。如此,人才像墮落天使一樣,產生了種種陰暗心理和負面情緒,自然也就離真正的自信越來越遠。

但是否就毫無希望了呢?

並不是。

雖然每個人都常懷“我可能不行”、“我做不了某事”、“我無法活出自己”、“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我常常感到丟臉”這樣的心緒,但這些卻也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在負面經驗、負面頭腦、負面小我的喋喋不休中,我們只要願意嘗試,總能夠創造更多的積極體驗,而這些體驗則來自於我們一次又一次的不放棄:終於順利完成了工作、在辛苦一日的艱辛後慰勞自己一份甜品、去看望並陪伴一個寂寞的老人,並被無數次地感謝、餵養了一次街頭的流浪貓狗、成功地完成了一份PPT的製作並在演講後受到了好評、無數次地試錯後終於對了一次、在籃球場上來了一個漂亮的扣籃、寒冷的冬夜去接愛人並與她來了一次溫暖的擁抱……

在有條件的自信之下,我們偶然遭遇到存在本身的喜悅,雖然它的出現可能如火花一瞬,非常短暫。雖然毫不恐懼、絲毫沒有負面情緒真的很難,十足的自信難以到訪,但希望仍然常在。

這世上已有少數完全自信的人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和標杆,比如上古時期的先人:孔子、佛陀和耶穌,比如在現在時代中創造了無數奇蹟的成功企業家、夢想家,他們總是深具信心地一次又一次在極其困難的情境下展開艱難的工作,完成了他們的個人理想。

在那些“即使什麼都沒有,仍然能感受到自我珍貴性”的人之鼓舞下,我們也可以在困境和負面情緒來襲之時,一次一次地自我提醒:我的真心深具力量,能讓我承受一切;雖然現在有困難,但我仍可以克服困難達到目標;我不用總是不間斷地自我恐嚇,而是再多一點來信任自己,鼓勵自己去做想完成的事……

相信自己是一把啟動內在力量的金鑰,在這種信念之下,人足以不需要任何外在條件,仍可以堅定踏實地走在人生路上,如此,人不必路上有驚慌,而可以經驗到“無條件的真正自信”。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我的抑鬱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