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節目中,兩位演員模擬了當前讓眾多家長頭疼的作業輔導翻車現場,惟妙惟肖地表演,引起了家長的廣泛共鳴,惹得觀眾笑聲一片,直呼“太真實了”。

我是一名3歲孩子的媽媽,我曾經說我要努力當個溫柔的媽媽,不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多“過來人”都讓我“別把話說得太早了,等你經歷過給孩子輔導作業再說吧”。

對於這些“過來人”的提醒,我一直抱著一笑而過的態度,不過,看了相聲《如此家長》裡,當爹的輔導兒子學習“100-30=70”時的場景,我倒是理解了這些人的“善意”。

綜藝《考不好沒關係》裡面,一位爸爸分享了輔導女兒作業的經歷:我其實脾氣還算不錯,跟女兒的關係也很好,平日裡跟女兒相處的更像朋友一些。但是,不知道是怎麼了,每次輔導女兒做作業的時候,就會不可遏制地出現了暴怒的情緒。情緒失控到自己控制不了,只想怒吼孩子,嚴重時還會被氣到頭暈、血壓升高。我發覺我得了一種病,這個病的名字叫“恐輔症”。

“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業雞飛狗跳”,是許多家長輔導孩子功課時的真實寫照。可以說,“恐輔症”正在成為家長圈的“流行病”,在輿論場上也屢屢引發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患上“輔怒症”的家長不在少數。有調查顯示,超九成家長曾因輔導孩子功課“情緒崩潰”,有四成家長會在輔導功課中出現失控行為從而打罵孩子。

“恐輔症”是家長教育方法的缺失,3招讓孩子自主學習,家長孩子都輕鬆!

“恐輔症”我早有耳聞,只是一直把它當玩笑看,沒想到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家庭教育的普遍難題。因為在我上學的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這回事。

當然,我也知道,現在不是“那時候”了,現在絕大多數小學生家長(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那就是“必修課”。

但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就一定要搞得雞飛狗跳嗎?未必。我家小侄女今年剛上小學三年級,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但我卻從未在她家見過因為輔導作業而雞飛狗跳的情景。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在《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中深挖了病根:家長之所以焦慮,表面看是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孩子成長環境的擔憂,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對教育的誤解。“恐輔症”暴露了家長科學教育方法的缺失,戳中了家庭教育的軟肋。

古語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們尤其要注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家小侄女的表現,也用事實證明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讓孩子自主學習,把家長從輔導作業的困局中解救出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1、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對時間的掌控。

許多孩子放學回到家,吃完晚飯後,並不會馬上便寫作業,而是假裝“忘記”了還有作業這回事。家長們不斷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但孩子只是點頭答應,繼而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不斷應付家長說“等一下”就寫,或是說做完什麼事情後就寫,但是始終等不來孩子主動去做作業。

孩子做作業總是慢吞吞,喜歡磨蹭,別人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他需要兩個小時,其實是孩子時間觀念不強、時間管理能力差的表現。

美國一項權威研究表明:兒童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總能把學習安排好,自願主動做作業,效率高,成績好;而不會時間管理的孩子自制力差,做事慢,成績糟糕,情緒低落,容易自卑。

如果孩子始終甩不掉拖拉磨蹭的“蝸牛”習性,就將一步步陷入惡性迴圈,只能步步落後,甚至可能一輩子都碌碌無為!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在幼兒階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支援,他們就會發展出自主性,獨立行為的能力和意志力——自由選擇和自我控制行為的能力。

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對時間的掌控。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父母如果能及早關注孩子養成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制釣竿、拓展漁場的能力。

“自覺性”這東西,不要指望孩子生來就有,它需要家長主動幫孩子培養訓練。培養孩子時間觀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能等到小學以後,而是需要從幼兒階段就有意識地著手訓練。

時間管理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家長應該在孩子啟蒙階段起好步、開好頭。想解決孩子的拖拉磨蹭,教會孩子進行時間管理,講道理或者一味催促監督都不管用;關鍵在於學會科學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兒童時間管理全書》專為0-12兒童量身打造,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為、心理特點出發,從多個方面深入淺出地解析了兒童的時間管理問題。

主要內容包括: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解決孩子學習拖拉的問題,解決孩子做事沒效率的問題,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養成守時的好習慣,讓孩子學會目標管理、作息管理和排序管理。

《兒童時間管理全書》一書總共有8個章節,每節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精彩生動的兒童時間管理故事;二是時間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包括研究成果、關於時間管理的名人名言等;三是針對兒童的時間管理,給家長提供了條理化、程式化、通俗易懂的實際操作方法。

書中透過生動有趣的案例故事和簡明扼要的實踐方法,幫助廣大家長解決兒童時間管理的問題,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按時吃飯、睡覺、玩耍,讓孩子既能高效率地完成作業,又能有自己的愛好。

本書旨在讓孩子養成競爭意識,做好興趣培養和日程安排,成為時間的主人,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奇蹟!

智慧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讓我們攜起手來,不僅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珍惜時間,提高效率,亦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牽引者、傾聽者、陪伴者!

2、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相關的事情特別多,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擺弄筆或者橡皮擦,一會兒又開始發呆... ...

一位家長記錄了孩子寫作業的過程,孩子在家長走後,只寫了16秒作業,就開始進入亂動狀態。10分鐘左右的影片,寫作業時間只有3分28秒,其餘6分多鐘,各種小動作無所適從。

這段影片引起了爸爸媽媽們的共鳴,紛紛表示,這和自己家的孩子一模一樣,看到孩子這樣的狀態,很是抓狂。

其實很多家長不明白的是——孩子寫作業慢、寫作業難,根源在於孩子的專注力不夠,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所謂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是指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專注力非常重要。當孩子上課聽講的時候能夠保持較好的專注力,所吸收的知識相對就會比較多。這樣,回家做作業的時候自然就比較順利了。那些專注力差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錯過老師講的重點,寫作業就犯難,造成惡性迴圈。所以,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專注力是首當其衝、首要解決的問題。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說過: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許多能夠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他們的智商未必比普通人高多少,只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去學習,只有在學習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才能夠更快的接受知識,這樣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開啟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資訊都無法進入。所以,我們的家長從小就要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心理研究表明: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時間段,0~3 歲是黃金期,3~6 歲也有效果,越大越難培養。培養孩子“專注力”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感興趣的東西總是容易集中精力去鑽研。愛玩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豐富認知、增長技能的一個重要方式。在專注力的培養上,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用“玩”的方式來進行。

實驗早有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在遊戲中有較強的穩定性。遊戲能夠引發孩子的興趣,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所以,一些專門培養專注力的遊戲,寶爸寶媽們都可以帶孩子玩起來!

比如這套擁有超過400個神奇遊戲的《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就是讓孩子在“玩樂”的同時培養專注力!

這套書集圖形、數字、迷宮於一體,超過400多個遊戲可供孩子挑戰。全套書共4本,包括《圖形大猜想》《綜合訓練營》《數字大爆炸》《迷宮大冒險》,分別從視覺、邏輯、推理、數字等多角度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數字大爆炸》培養孩子數學和邏輯思維力,火力全開!這本主要是和數字有關,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好的數字啟蒙遊戲;《迷宮大冒險》中各種各樣的迷宮,對孩子觀察記憶能力,推理判斷能力和空間感知能力的提高都大有益處;《圖形大猜想》強化孩子數數和運筆能力;《綜合訓練營》融入了思維、想象、動手、推理和專注力的訓練遊戲。

《神奇的專注力訓練遊戲書》是英國Parragon公司的全新力作,是歐洲教育專家多年和孩子互動研究的成果。妙趣橫生的遊戲設計,不停變換的場景和趣味故事,既是孩子熟悉的喜歡的,又極具探索性,一頁接一頁,玩不膩,還上癮!在無形中延長了孩子的有意注意時間。你會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孩子的專注力越來越好。有興趣的家長,點選上方【去看看】即可下單。

3、家長只要掌握正確的陪寫、輔導方式,陪孩子寫作業再也不用娃哭娘咆哮!

前面兩點說的都是針對孩子的,最後這一點是針對家長的。教育孩子是個用心的技術活,正確的陪伴姿勢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會有效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家長們只有找到了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學習方法和節奏,才能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很多家長喜歡孩子放學回到家,就追在孩子屁股後面,催著孩子“趕緊寫作業去”。孩子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做,許多家長也是因為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任務而陪。“為了作業而作業”會讓孩子心煩,家長心累!

聰明的父母是懂得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性學習的。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讓孩子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只有孩子的主觀意識認為自己要學習了,才是能夠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大動力。

其次,家長不要過多幹預孩子。

有的家長就喜歡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盯著看,一旦發現孩子做錯題,就立馬糾正。

家長們不妨想一想,老闆盯著你幹活,你心裡也一定不好受吧?盯著孩子做作業不僅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還會讓孩子過於緊張。

因此,作為家長的要給孩子足夠的私人空間,不要動不動就指手畫腳,而是當孩子有不懂的時候,能提供自己的有利建議。

有研究表明: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會讓孩子有一種“掌控感”,會更有積極性和動力。智慧的父母不會無休止地去幹預孩子的學習,而是透過指導監督協助的引導作用,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及主動、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好習慣。

最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絕非長久之計,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制定作業計劃,合理分配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馬上就要開學了,父母們日復一日陪孩子寫作業的日子又要開始了。家長在孩子上學之初陪伴孩子做作業是必要的,但同時也是要講究科學方法的。只有克服平時陪伴中的錯誤做法,不斷根據孩子的情況作出適應性的調整,才能讓孩子真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一個自覺、高效的良性迴圈的學習狀態。

同時,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隨著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應該逐步放手,讓孩子實現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因為我們不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學習最終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讓孩子具備了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讓他們終身受益的能力!

6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學點心理學:你的個人目標如何影響你建立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