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當中,頭腦總是抱著:讓自己給對方留下更好印象作為出發點,當我們跟一個心儀的物件交往的時候,慾望之心升騰起來,這時候頭腦認為這是不正確的邪惡的不道德的,於是試圖去壓制這種慾望,你就將自己給束縛起來了,你內心的衝突會體現你外在的行動上,你會發現動作非常的僵硬不自然,甚至會面紅耳赤,儒教理教提倡存天理,滅人慾。制定出條條框框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比如說男女授受不親,嫂子掉進水裡,小叔子不能施以援手。
在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狀態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出現餘光恐怖或者對視恐怖,非常害怕眼神的接觸,為了避免眼神接觸而做了太多的努力,同時也會被對方的一舉一動所牽制,認為自己的侷促不安是由於彼此的眼神接觸跟行為所造成的。儘管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感覺和行為,但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感覺和行為,在實踐過程中非常的困難,繼而會產生頭部沉重感以及眼睛的僵直感以及喉部的哽咽感!
這是神經症通常表現出的植物神經紊亂,我們知道神經系統主要功能在於傳達大腦指令,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透過神經系統傳導大腦的指令裡完成,比如我想吃桌子上的蘋果,頭腦透過神經系統下達指令給手,並完成拿起蘋果的動作,而因為神經系統受損而導致偏癱就是神經系統不能完成傳達指令的功能所導致。
與之相對的植物神經只負責控制我們的心跳呼吸腸道蠕動,並不接受頭腦的指令,所以你越試圖透過頭腦下達指令控制它的時候,就會導致紊亂,持續的緊張顫抖,汗流浹背,呼吸急促,頭暈心悸。因為你害怕自己失控,所以你就越想要控制,結果表現出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的性格,並自發地自我封閉變得孤僻高冷,這種狀態也會體現在社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電梯恐懼症,幽閉恐懼症中,當潛意識層面的不安全感被觸發,由此啟動心理自我防禦機制,比如當你跟人交往過程中,害怕眼神對視,想要極力避免,結果反而面紅耳赤,心慌意亂,同時伴隨手腳無措。
在這種狀態下頭腦思維參與進來,對發生的事情進行好壞對錯的評判,引發出一連串的負向情緒諸如自責懊惱,緊張焦慮,由此形成精神的互動強化作用,讓情況變得更加的糟糕,糟糕的還不止於此,社交恐懼症會給你的人格造成傷害,會促使你自我否定自我貶低,繼而造成無價值感跟低存在感。為了避免那種糟糕的體驗,在生活中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地將自己隱藏起來,儘量避免成為別人的焦點。
所以意識療法提倡必須變得覺知,所謂覺知就是從頭腦設想的場景裡面脫身而出作為一個旁觀者,也就是說要脫離意志和思維層面,重新回到感知的層面,感覺不會說謊,感覺更接近事情的真相,透過感覺自己的感覺,從而延展到對方身上,這就是共情。那你開始不再聚焦自己你就會明白:你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重要、對方並不是為了針對你、他跟你有著同樣的恐懼焦慮……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用思維去揣度對方的思維,而是要用自己的感知去感覺別人,因為思維的不確定性,我們就會慢慢發展出討好型人格,結果是討好不了別人,也會為難自己,但這種感知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訓練,我們要學會開啟自己感知的能力,你的意識投射到那裡,你的感知能力就越強,只有你感知的能力越強,你就越不會進到頭腦為你編織光怪陸離的夢境中。儘管你從認知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是它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改變,唯有感知才能帶來改變。開啟感知的方法可以參詳以下專欄:
感知比思維更真實更自然,更接近生命的本源,當嬰兒生下來餓了會毫無顧忌地以哭聲來表達他們的訴求。他們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他們透過感知來認識這個世界。他們不知道分裂為何物。但是在逐漸長大的過程當中,被教導不能肆無忌憚地去表達自己的同時又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於是我們開始壓制自己,心身開始分裂。
任何壓抑的東西從來不曾遠去,只會在你的潛意識層面蠢蠢欲動,等待更大的機會,裹挾更大的能量前來報復你,讓你的心身處在極度分裂的狀態,於是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最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精神分裂症,那些被你打壓的最真實的自己,以另一種極端的形式出現在你的生命中。
比如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電視裡面稍微出現一個暴露的鏡頭的時候,一個父親他會趕緊換臺或者是捂住孩子的眼睛,儘量讓他們不去看到!而另外一個父親他可能會告訴孩子引導孩子男女之間的情感以及相關的生理知識。
這實際上也是意識療法裡面應對慾望方法的另外一個解讀。前一種方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心給固定住,讓心不被牽制,也就是說不斷地去打壓慾望,剋制慾望,排斥慾望。而後者就是將這些認為不正常的事情將它正常化,就像意識療法專欄裡面提到的那樣:當一個人想要剋制性的慾望,最後生活當中性的暗示無處不在,一個人想要排斥女人,結果滿腦子揮之不去的都是女人的身影。
王陽明是比較傾向於後一種方法的,那就是孟子所提到的:集義到自然不動。面對心中如火的慾望,只要坦然面對就好了,只要守住自己的內心,不被慾望所牽制就好了,只要變得覺知,看到慾望的另一面所蘊含的危險就行了,這就是不動心,守住自己內心的狀態。
所以意識療法認為在自我心理療愈過程中,不能將植物神經紊亂導致的軀體症狀當作靶子,也不要把改變自己的性格當作靶子,這都是虛靶,從心理動力學角度來看神經症是情緒慾望在思維的催化下的匱乏感,匱乏感源自於成長過程不曾被滿足的愛,不被重視的需求,不被認可的行為,慢慢演化為低存在感自卑感跟不安全感,這會促使你向外尋求自我圓滿,逐漸忽視了內在真實的自己,內在的自己在思維的扭曲下變得面目模糊跟可憎,大部分神經症患者都會極度厭惡自己。
你要做的就是守住內心,要有意識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開始學會傾聽內在的聲音,讓真實自己成長起來,看清楚情緒慾望思維下的真實,堅決置軀體症狀和性格缺陷於不顧,咬著牙去行動去依照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的方法提升意識的強度!只要行動了,就是成功,哪怕失敗的行動也比沒有任何行動要強,失敗的行動會給你帶來教益,假以時日你就能看破頭腦的虛幻,就會理解: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真諦,頭腦就開始放棄,不再下達指令,你才能應付自如安之若素。
帶著症狀去生活,不能為了控制自己的軀體症狀而去試圖透過頭腦剋制自己的動作,這樣做會恰得其反,好比是緣木求魚了南轅北轍,當方向錯了,你越是努力,你將越痛苦,你要明白的是導致這一系列行為的背後是你頭腦泛化的邏輯思維鏈條跟一系列的指令,只有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順其自然為所欲為,那就是覺知,覺知會引領你超越思維,超越頭腦,你整個人就開始放開了,當你開始放開來,你就不會持續緊繃,你就解除了心理防禦機制,真實的自己就顯露出來,你的動作會毫無拘束行雲流水,你的內心極度舒適寧靜,會帶給你前所未有的優雅跟從容,你會發光這就是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