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前陣子有則新聞,一個初中男生被媽媽扇巴掌之後,一動不動僵住幾分鐘,最後選擇跳下教學樓。那幾分鐘裡,男生就這麼無所依傍、尷尬無助地站著,沒有憤怒,沒有反抗,沒有求助,最後他全憑自己找到了一條出路:縱過矮牆,跳下去。

很多人在新聞裡看到了自己,想到自己很多時候也是處於這麼無助的境地。孤零零站在密不透風的黑暗中,無法呼救,沒有同伴。

我們為什麼無法求助呢?嬰兒時期的我們肯定一如微博上騙人生孩子系列中的人類幼崽一樣,忽閃著大眼睛,大笑著、手舞足蹈奔向對面的懷抱,自信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我們怎麼在不知不覺間變得低沉、瑟縮、失去勇敢與力量的呢?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中講到,很多人的消極自我實際上來自童年,我們稱這種消極自我為有創傷的內在小孩。每個人內心中都有一個孩子的狀態,這個孩子不會隨著我們的年齡增長而消失。相反,他會永遠像受傷的小孩一樣躲藏在內心的角落。

這個內在小孩會以各種形象出現,自卑的、哭泣的、無助的、無力的、無望的,或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懷疑、不安全感的,對別人懷著厭惡和憎恨的,等等。

發現我們的內在小孩,看見她的創傷,療愈她,幫助她變成健康的小孩,就是我們擁抱自己、恢復力量、重拾自主性和創造力的過程。

我為什麼那麼愛買買買?

很多父母因為忙於生存,沒有精力和能力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注。我爸媽到現在每每談起,都毫無愧色地講“那時候條件那麼艱苦,能把你們養大、供你們上學就不錯了,還想要什麼?”雖然可以理解他們的迫不得已和笨拙,但“缺愛後遺症”至今沒有根除,比如對物質有比較強的佔有慾。

女人愛買包,男人愛買表,為什麼會這樣?心理學家講,這是因為對物質的佔用可以暫時填補上心理上的缺失。但是,過一段時間後,這種滿足感就會消失,缺乏感又會回來,週而復始。因為我們真正想要的並不是那些包和車,愛和關注才是我們真正渴求的。

我為什麼總是把伴侶嚇跑?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一面“鏡子”,透過鏡子孩子看見自己,最終形成自我。心理學將這個過程稱為過渡現象,就是說孩子在內心形成某種思維,產生某種情感的過程中,需要有人陪伴,從而完成自我的轉化過程。

缺少陪伴的孩子,由於沒有鏡子幫助他看見自己,人格可能出現某些不足。他會認為沒有一段關係是值得信任的。四種依戀人格中,痴迷型依戀人格和迴避型依戀人格都可能是童年缺乏陪伴的結果

我為什麼這麼差勁?

生活中有一種人,不管別人在談論什麼,他總能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讓別人誇自己。求誇成癮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認知混亂的表現。

這種求誇獎的內在小孩是怎麼來的呢?根源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很少給予他誇獎,甚至經常訓斥和貶低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就會處於一個特別自卑的狀態。

除了自卑之外,也會反向形成另外一種內在小孩——無所不能的內在孩子,就是“我是最美的,我是最漂亮的,我是最有能力的”。這是過度的自卑使他的內心幻化出的一種“超能力”,以彌補在現實中的受挫感。

為什麼別人說我情商低?

情商高的人為什麼更容易獲得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情商高的人共情能力強,在跟人相處的過程中,他能敏銳地捕捉到對方的情緒變化,接得住對方的情緒,春風化雨地滿足對方的需求。

父母的共情能力,會深刻影響孩子共情能力的形成。父母跟孩子互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糾偏的過程,“知道自己理解得不對,然後去改正”,或者“雖然我理解了,但我這樣做是錯的,那我換一換”。這個過程非常重要,糾偏的過程就是共情能力形成的過程。

而有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比較粗暴,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從來不嘗試跟孩子交流,不嘗試去理解孩子。這樣的孩子因為沒機會進入糾偏的過程,長大了也就不知道怎麼理解別人、與別人共情。

為什麼我那麼容易羞愧自責?

中國人愛面子大概源於我們的恥文化。“你丟了我們全家的臉”“你應該找個地縫鑽進去”“你活著有什麼意義”,父母講出這樣的話可能是出於塑造孩子自尊的目的,羞恥感確實是形成自尊的基礎,但也容易產生種種負面影響。

第一,讓孩子不夠自信。內在小孩充滿羞恥感的人,在人前總是覺得自己講話有錯,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好、做不到、做不對,總擔心別人會嘲笑自己。

第二,缺乏反抗精神和自我防禦能力。在學校裡經常被霸凌的孩子很可能是一個內在小孩有極強羞恥感的人。他受了別人的欺凌,回家後還不敢把受欺負的事情告訴父母,因為他覺得這種事丟了父母的臉。他的這種不求助會漸漸成為他的弱點,別人會覺得欺負他沒有風險進而變本加厲。在其他關係中,他也總是吃虧的那個,因為別人都不把他放在眼裡。

第三,低自尊,自我價值感弱。這樣的結果完全與父母當初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馳。因為總是被否定、被打擊,孩子無法建立健康客觀的價值評判標準,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是為別人服務的。也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他會活在別人的評判體系中,主動把自己置於被評價、被指指點點的境地,從而總是在順從,在被支配,在受委屈。

第四,常常消極悲觀,甚至抑鬱、自殺。被羞恥感擊敗的人,因為總是怕出醜、怕被批評而不得不為別人而活,往往充滿無力感,找不到向上的方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內在小孩的創傷不一而足,療愈它們需要足夠的方法和技巧。《療愈你的內在小孩》為我們提供了系統性的指導,從學習認識內在小孩,釋放被壓抑的傷痛,到重塑被摧毀的價值信念,教我們做自己的心理療愈師,發展出更健康、有力量感和控制力的自我。

尋回赤子之心

保持和恢復赤子之心的途徑之一是孵化自己。而要孵化自己,首先就要消除內在匱乏感。從物質方面滿足自己,精神方面為自己選擇更安心穩定、能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和環境。

開發自身未知優勢

對命運的無力感往往因為力量的缺乏,而這種缺乏不是我們本身沒有力量,而是力量被抑制了。探索潛能有兩個方向——向內的方向和向外的方向。

向外探索比如學拉丁舞、打麻將、出去旅行等。向內探索稍有難度,但這種潛能的開發能讓你產生對人世的新看法,形成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達到新的人生境界。

與更好的自己融為一體

如何更好地與自己融合成一體?第一點,瞭解自己的身體,明白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第二,與內在的自己對話,建立連線。冥想是很好的與自己對話的方法。

冥想過程中,你會感覺到還有另外一個你,他是屬於內在的,可能跟大自然有特別多的聯結,可能和宇宙也有很多聯結,可能他在你的心中早就存在,可能他就是你的內在小孩,你可以聽到來自自己內心的召喚。

完成自我整合的人是自信的,自我接納的,對世界是友好而信任。完成自我整合之後,我們會有更大的承載力,能夠更自如地應對失去和未知,從而對生命產生更高地掌控感。

當灰姑娘坐上南瓜車,穿上華麗的衣服和水晶鞋,她就已經變身為有能量的公主,至於和王子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做自己的魔法精靈,療愈受傷的自己,為自己找回公主身份呢?

15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狗分離焦慮症的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