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素質?
孩子的心理素質,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所在年齡的認知能力,他的遺傳因素,外界的環境因素,還有心理的調節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孩子心理素質的重要原因。
1、認知能力
一個眼界很開,經歷很多的人,他會對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開,坦然處之。但是一個人的世界很狹小,沒有多少見識度,在大眾面前突然面對人們的目光,可能會特別不自信,穩不住複雜的場面。比如一些人,在私底下跟人侃侃而談,但是一遇到那些比自己厲害的人就很容易畏畏縮縮,這個跟個人的認知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2、遺傳因素
心理素質好壞既有內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內在的因素是人的性格,性格會帶著一些遺傳因素,所以遺傳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素質。
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在孩童時期開始就會怯場,在公眾場合就會緊張和恐懼,被人誇獎或者批評就會臉紅,但是天生活潑開朗的孩子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去哪裡都非常的活躍。當然在後天經過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活潑的孩子也可能會變得內向,而內向的孩子也可能非常活潑。
3、環境因素
周圍的環境也會對人的心理素質產生影響。
比如說學生小組討論的時候,各抒己見都會很流暢和諧,每個人都積極踴躍地討論問題。但是到了老師提問環節,知道答案的學生舉手回答問題也會有所猶豫,因為這意味著要在全班的目光下講話。在工作上可能也會有這樣的問題,跟同事交流分工協作很容易,到了部門述職的時候又非常緊張,會卡殼之類的。這些都是由於環境不同,每個人心理也會產生一些改變。
4、心理調節能力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直順風順水,毫無困難的。有些挫折可能會讓一個人一蹶不振,但是這些挫折放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可能會讓那個人充滿鬥志。這跟每個人的心理素質調節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有些人心理素質調節很好,受到一點委屈轉頭就消化了;那些調節能力較差的人,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走出來,或者永遠就消沉下去了。
怎麼判斷孩子的心理素質好還是差?
以下三點簡單的判斷方式,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就觀察到孩子的反應,如果你的孩子有其中的一點,那麼孩子的心理素質還有待提高。
1、情緒控制能力不佳
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跟他的心理素質有關,有的孩子在外面受了一點挫折,或者有一點讓自己不滿意不開心的事情發生,他們就會發脾氣,相當暴躁。
比如說有孩子在學校被老師說了幾句,或者作業粗心大意錯了幾道題,但是周圍的同學都是全對,煩躁到回家大鬧脾氣;如果跟朋友玩遊戲,比輸贏,結果自己把玩具輸給了對方,回去了對著父母發洩一通,非要爭這口氣。
這跟孩子人生經歷太少,心理承受能力不佳有很大的關係。
2、容易緊張
有些孩子在家裡和在外面有不同的面孔,在家裡就是“小霸王”“小公主”,或者表現得很乖順、很活潑。
但是在外面,面對不熟悉的人,就會表現得很內向,話說得不清楚,有時候對了話臉還會紅,並且不敢抬頭跟別人說話。在學校裡,老師點名環節就會非常緊張,而且回答問題的時候會緊張到結巴。這就是孩子心理素質差的表現之一。
3、被詢問、質問時表達不清
孩子犯了錯,被家長問及時總是吞吞吐吐表達不清楚,有時甚至撒一些蹩腳的謊言。比如說孩子考試後,家長要看成績單,但是孩子考得不好,扭扭捏捏地對家長撒謊說沒有成績單,害怕被家長揭穿了,又不敢說實話。
還有這樣的情況,學校裡有學生的錢被偷了,老師一個一個地談話,明明自己沒有做過這個事情,但是面對別人嚴肅的質問,孩子說話也不利索了,嚇得面色蒼白或者呼吸不暢導致面色漲紅,反而讓老師懷疑是他做的。這都是孩子心理素質差的表現。
把握6歲前的黃金時期,培養孩子好的心理素質
6歲前是孩子形成性格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黃金階段,家長們要把握機會好好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在正確的時候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導孩子三思而後語,教孩子組織語言,鍛鍊孩子的邏輯
孩子在表達一件事情不清晰時,家長可以安撫孩子,讓他們不要著急,然後讓他們想好自己想表達的東西,組織語言邏輯,再說出來。
多在不同場合讓孩子表達,給孩子鍛鍊的機會,這樣孩子就算去公眾場合,也不會怯場。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同時心理素質也會慢慢變強。
2、讓孩子認識、控制、發洩負面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正確認識這些情緒,並且引導他們正確發洩和控制這些情緒。父母要帶著孩子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遇到了困難,那就要找正確的解決方式,而不是用錯誤的方式發洩,傷害到自己和別人。
3、帶孩子見世面、讀書
正如前文提到的,孩子的認知能力也是決定他心理素質是否強大的因素之一。那麼讓孩子多讀書,多見世面,是提高孩子認知能力的好方法,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家長在百忙之中也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帶孩子去圖書館、博物館這些地方,如果有親子活動也可以去參加,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審美,讓孩子多接觸外界,擴大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