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健康需要有三個較重要的條件:身體健康,經濟保障,對生活滿意,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因此,下崗失業人員的心理調適就要達到這三點:
(1)健康生活作息表,有序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讓危機變為轉機。突然遭遇變故,人們的日常作息常常容易變得混亂而無節律。其實,越是這樣的時刻,越是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秩序,它會幫助你更快地進入解決期和成長期,幫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來捕捉和整合外部的有用資訊,從而在危機的縫隙裡找到轉機的種子,開始下一段精彩人生。
(2)覺察和接納自己的正常心理反應。突然之間失去工作,是人生各種可能的危機事件之一。面對危機,人類通常的反應會經歷四個階段:①衝擊期,得到訊息不久或當時,感到震驚、恐慌、不知所措;②防禦期,開始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慮和情緒紊亂,調整自己已經產生的一些極端負面想法;③解決期,開始積極採取各種方法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問題,焦慮減輕,自信增加,社會功能恢復;④成長期,經歷了危機變得更成熟,獲得了應對危機的技巧。
(3)外部資源利用表,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裁員心理服務。按照勞動法,企業會為被裁員工提供合理的補償方案。物質保障固然重要,不過,對被裁員工而言,一項更需要珍惜和善用的資源是:企業在裁員過程中為員工引入的心理援助服務。
善於利用外部資源的人,會透過現場心理諮詢或事後撥打心理援助熱線來幫助自己度過情緒危機,做好財務和人脈關係等各項安排,也會積極接受職業規劃專家的指導,理性面對未來。與此同時,家人和朋友也是自己寶貴的心理資源,與他們多交流溝通,有利於自己積聚心理能量,從容應對變化。
過去只能說明曾經有過的輝煌,重要的是在過去的基礎上重新開始,繼續創新發展:
(1)學會傾訴。交流越多,心靈越開闊,思路越靈活。
(2)調整再就業觀念。變則通,與其抱殘守缺,不如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3)瞭解自己,接觸新事物,掌握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