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對舐犢情深最好的例證之一是帝企鵝,它們照顧子女的方式異常的精細和複雜,有時甚至很危險。首先它們要從水中艱苦的長途跋涉去繁殖地,在那裡繁殖,孕育帝企鵝蛋。紀錄片《帝企鵝日記》就是講述這一過程的,也是有史以來第二受歡迎的紀錄片。這些動物表現出來的豐富清晰且系統化的行為令人印象深刻,歎為觀止;顯然,它們不可能從電視、電影、文化或學校中學到這些,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複雜的行為是天生的。這也就能理解那些智力設計論或神造論的支持者將此視為上帝造物的例證,上帝創造了這些非常細緻無比精巧的生命影響了不同動物的生存。從達爾文進化論立場來說,這些精巧的生命絕非偶然產生,但他們將此視為生物學適應性的非凡典範,即父母關懷子女是因為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基因,因此父母就會逐漸以各種方式保護子女的生命。

嬰兒會對與他最親近的人產生依戀,他們通常更喜歡媽媽,因為通常母親會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他們喜歡媽媽的笑容、聲音、面孔和氣味,那這是怎樣形成的呢?是嬰兒出生後看到母親的瞬間就產生對母親的依戀的嗎?嬰兒的大腦是怎樣形成一種對媽媽的情感依賴的呢?是像斯金納所說的那樣,嬰兒愛媽媽是因為媽媽給予食物進而產生依戀嗎?或是像鮑爾貝所聲稱的媽媽安慰嬰兒,與他進行互動進而產生依戀的?

亨利哈羅做了一個實驗,揭示了靈長類動物的兩種不同的媽媽,一種是鐵絲代母即斯金納理論的給與食物的媽媽,另一種是絨布代母即用柔軟溫暖的絨布給與舒服和安慰的媽媽,問題是嬰兒會喜歡哪個媽媽呢?結果是很明確的,嬰兒會在飢餓的情況下快速去鐵絲媽媽那裡要食物,然後回到絨布媽媽那裡求安慰,並且更愛絨布媽媽,雖然這個實驗讓我覺得對小猴子有點殘忍,但確實能夠反映出,嬰兒更愛給與自己溫暖和擁抱的媽媽。

那麼孩子在早期一直和媽媽在一起,與送到託兒所,會有什麼差別嗎?如果孩子六個月就送到託兒所會怎麼樣?兩歲時送去會怎麼樣?事實上,差異並不是很大。

哈羅又做了另一個實驗,好吧他真的是個殘忍的科學家,他將之前的小猴子依然放在籠子裡餵養,但只有鐵絲代母,沒有安慰的絨布代母了,也就是說他們能夠獲得所需的營養,但沒有溫暖了,而且他還驚嚇小猴子們,結果最後發現,小猴子們都瘋了。。。(再次覺得小猴子好可憐),小猴子們變得孤僻、不會玩耍、甚至開始自殘,缺乏社交能力,甚至失去做父母的能力。這殘酷的證明了,某些早期的關係早期的依賴對靈長類動物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不會用人類去做這樣的實驗,但在某些嚴苛的孤兒院長大的沒有社會接觸的孩子,他們能夠吃飽但沒有人擁抱或者愛撫他們,長大後,他們的社會和情感發展會出現嚴重問題,從情感觀點來說,他們總是無法滿足。如果能夠早些給人們或者小猴子一些改變,就能轉變這一不良發展的影響。猴子治療師做了研究,從那些在鐵籠子裡瘋掉的小猴子裡挑選一個出來,放進另外一個小猴子的籠子裡,兩個夥伴在一起,會使孤僻的猴子得到改善。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如何處理你的負面情緒?- 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