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大嘴巴子能治療抑鬱症這並非笑談,無論是從理論依據中,還是現實案例均能找到對應點,當然,這話讓抑鬱者聽了會覺得難以理解和接受。不過就實際效果而言,這種難以理解和接受並不是壞事,恰好是突破一下自己的嘗試,如果讀者中,恰好有抑鬱心理的人你可以對應一下自己的感受,把理解不了的內容再強行的理解一下,把不能接受的被別人抽了一通大嘴巴子的感受體驗一下,或許就能突然頓悟。
心理治療手段中就有“暴露治療法”一說,大概理論形式就如此,只是這種治療的技術手段比較特殊,難度相對較大,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採用保守的陪伴式治療,去迎合抑鬱症患者的“需要被所有的人理解,需要被所有的人接受”這麼一種自己的需求感受。但是,他們這些需求與感受根本無法滿足,即便是滿足了,他們也不認為是滿足了,因為是他們自己把自己鎖死了,否則也就不能稱之為抑鬱症了。
前兩篇文章我提及到了“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是自私的”,的確引起了不小的質疑和爭議,其實質疑和爭議的本身並不是壞事,因為質疑和爭議的最初想法和最終目的就是要辨別真偽,找到抑鬱症的本質與治癒的最佳辦法。如果說“抑鬱症患者是自私的心理”這種說法讓一些人不能接受的話,那今天這篇“抽大嘴巴能治療抑鬱症”之說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就像治病一樣,不是所有的醫療技術都需要所有的人去理解和掌握的,病人需要的是康復,你沒必要非得像醫生一樣懂的醫療技術;醫生也一樣,沒必要反覆的講理論與道理去把患者培訓成醫生,幹就完了!
心理諮詢更是如此,如果把心理諮詢的原理都講清楚了,患者有了足夠的心理應對,到了真正做心理治療時,你還沒等做呢他就知道了,這就相當於產生抗藥性了。這便是很多心理疾病患者都或多或少的懂一點心理治療技術的原因,因為他們平時就特別注意這些內容。更加怪異的是,越是心理疾病嚴重的患者,他們懂得的心理內容越多,更有甚者自己的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反倒被心理諮詢師培養成心理諮詢師了,這並非是笑話,現實案例比比皆是。
心理科學與技術,包括治療手段等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無論是書籍還是網路上查詢一目瞭然。但是,絕非你懂得了理論知識就能解決心理問題了,就能治療心理疾病這麼簡單了,關鍵是你如何把心理科學技術在個案中對應性的實施出來,不是生搬硬套的理論來理論去的,就像人們常說的“話聊”,實際上就是對心理諮詢的不理解,或者是褻瀆。如果話聊能解決的問題,首先肯定那就不是心理問題,否則,居委會大媽們,甚至你自己的親媽比誰都會聊,並有充裕的時間和機會去聊,省錢、省力又省時間。
至於“抽大嘴巴能治療抑鬱症”這種手段,我絕對不推薦別人去用,可以坦然的講,我從事了30多年的心理教學、研究與治療工作,至今為止,我還一次都沒有機會去抽患者的大嘴巴呢,有時心裡的確想抽但不敢。因為像用抽大嘴巴這種“暴露式”治療手段,需要具備想當完善的前提條件和必備的防範措施的,否則容易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屬於慎用中的慎用技術,不是“一般人我不告訴他”,而是“一般人不敢用”。
其實,心理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使勁的縱容自己;心理疾病也並非絕症難以治癒,只要你積極求助,找對了方向找對了人,治癒有可能只是瞬間的事。做為一個心理工作者,我衷心的祝福所有的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