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上完成弒父弒母”這個說法,我是在一些有關心理學的通俗文章中看到過。放在具體語境中,我認為自己是完全理解的。但是心理學專業上的深度解釋,我也沒有研究過。所以,這裡是小心翼翼的“斗膽”試試看。
為什麼想到要嘗試解釋這個問題,是因為剛剛結束的和朋友的一場聊天。
這是我很欣賞的一位優秀女性,也是一個給農村眾多重男輕女老殭屍們“打樣兒”的優秀女兒。聰明靈秀,做人八面玲瓏處處周到,可以說是雙商齊高了——我很羨慕這種齊高。
她告訴我說,現在不想為難自己了,就想著讓自己開心就好。工作之餘,每天會畫畫一下,書法寫兩筆。本意是告訴我:雖然我們的聊天經常戛然而止,但是我不是對你有意見,是我感覺不舒服了,我想去讓自己開心一下。我過的還不錯,你不要擔心。
我倒是從來沒有懷疑過她過的不錯。就算是加上神經病婆婆曾經撒潑打滾的那段時間,客觀來說,她的婚姻生活也已經算的上是全中國前10%的質量了——不是因為真的特別好,而是因為普遍都太差了。幾乎可以說,沒有哪個婚姻內的女性,不是消耗>補給的。
她的補給雖然很少,但是消耗也不算特別多,育兒方面,老公還是很得力的。而她自己補給自己的能力也不差。
她用很多文字,想表達說自己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路徑。
文字表述是正向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讀下來,就覺得很壓抑,有點……應該叫做是“心疼”的感覺吧。
因為我體會到了這樣一個底層邏輯:我內心深處是不滿意的,是不高興的,但是生活總要繼續下去,我也不是最糟糕的那一個,我也不想整天不高興,所以,你看,我找到了一些途徑,可以讓我自己快樂一下。我每天會畫一點畫,自己感到滿足;我還準備練練書法;我還準備嘗試下重拾少年時代的作家夢。
作為這樣一個有天資也有一點情懷的人,因為生而為女,導致靈魂被這些社會常規問題束縛,是我很難放下的“意難平”。
她如果是“他”,所有問題都不會有。“他”會成為行業領軍人物,會成為佼佼者,會有賢內助,會有自己滿意的家庭和氛圍,會得到全社會的掌聲和鮮花。
但是生而為“她”,在“束縛&要求她有理”的整體大環境下,是不是一定不能掙脫出來呢?
我認為是有機會的。
出口就是完成心理上的弒父弒母。
她或許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彙?或許是理解和情緒一下子被字面的衝擊力控制了?
總之,覺得我“現在有點偏激”了。
心理上的弒父弒母,我認為並不一定是表面的反抗,也不是親情的決裂。
我的理解來說,這不過是一種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明白”——想明白自己成為自己現在這個成品樣子的過程,想明白其中的原因。然後,把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影響自己繼續往前更好行走的因素,從根源上剔除掉:直接的,沒有任何修飾沒有任何迂迴的,否定掉自己父母的一部分。把這部分加在自己身上的影響,剝離掉。順帶的,心理上“殺死”代表這一部分的父母。
我們每個人,為什麼成為自己父母的孩子而不是別人的孩子,實證科學來說,都給不了一個具體的解釋。只能說是機率隨機的結果。既然選擇不了出身,那就只能被動接受這個隨機的結果了:我們會長成什麼樣子,腦子裡帶著什麼基本的價值觀念,靈魂裡有哪些基本的印跡,其實都是父母給我們植入的出廠設定。
出廠設定很重要,支撐我們長大。只要父母基本合格,我們都會感受到愛感受到親情,自然就會認可自己的出廠設定(如果父母不合格,其實,當事者更容易認可自己這套畸形的出廠設定)。隨著慢慢長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上層軟體安裝進來,出廠設定就難以支撐所有軟體的順利運行了,所以,就需要更新。
不同於手機電腦,人的出廠設定要更新,太難了。自己意識到,然後想明白,然後去行動,算是比較順的一條路——很多人尚且要為此剝掉兩層皮。也有些人,是沒有意識到出廠設定有問題,但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多了,被迫做了修改,挫骨削皮之後,也有重生。
我有沒有過心理上的弒父弒母呢?
我理解是有的。
我的父母,也一樣覺得“年紀到了該找人結婚了哈”“你怎麼能沒有孩子呢”“你連個孩子都沒有,掙錢有什麼用,給誰花”“人家有點笑話我們呢……”“現在就你這塊心事了,有時候半夜醒來就睡不著”“你結婚以後要是不孝順公婆,我就不讓你進這個家門”……
其實,他們跟別人家的父母沒什麼兩樣。因為,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不都是同一套出廠設定嘛:天地君親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那麼多的“天生如此”的綱常倫理規矩。
得益於我從小的囂張跋扈,所以,靈魂當中理解常識的部分還基本正常;也得益於我這些年的亂翻書,什麼牛鬼蛇神的言論也都看一些;還得益於我當初毅然決然遠離家鄉,到如今翅膀硬了,父母管不了了——總之,我的弒父弒母過程,還算是順利。
現在回想,都沒有什麼思想鬥爭的,我就很直白的在語言上“殺死”了他們阻礙我前行的那一部分。具體如下:
“年紀到了該找人結婚了”——結婚這個事情,國家法律有時間線的要求嗎?這麼重要的事情,是到了什麼年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必須要乾的事情?人家都這樣,我就非要這樣?人家那麼多人小時候還不好好讀書呢,我小時候你怎麼不讓我跟人家學學?我要是因為年紀就跟一個不太合適的人結婚,婚後如果過的不好,你替我呀?我要是說要離婚,我都不用猜,你們一定是說“湊合能過就過”吧?我要是被人家暴打了,手指頭都能想到,我這些哥哥弟弟們肯定不會為我出頭打回來的,但是你們第一反應一定是“你那個脾氣也是夠不好的也別全怪別人”,對不對?所以,你們就承認吧:不是為了我好,是為了你們自己好,為了你們的面子,為了你自己的心安。
“你連個孩子都沒有,掙錢有什麼用,給誰花”——我不能自己花嗎?我給你們花呀,你不開心嗎?我花不了剩下,還能給我侄兒你們孫子花呀,你不是應該很高興才對?再花不了,我還能捐款做慈善呀,最差還能聽個響兒呢,人家還會讚美我是大善人呢,還積德行善搞不好下輩子投胎更好呢……錢這麼好的東西,還愁沒有用?我要是結婚生個孩子,十之八九跟孩子爹姓,我辛苦賺的錢,以後都要是老張老王老李家的,反正不是我們家的。你不覺得憋屈?不覺得呀?那你讓我哥把他掙得錢拿去給丈母孃家呀!怎麼兒子把錢給別人家花就是浪費了,女兒的錢給別人家花就應該呢?你們不覺得自己腦子很不正常嗎?!
“人家有點笑話我們呢……”——笑話去呀!咬你肉了還是搶你飯了?你承不承認,你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要麼我和她閨女換換,你得一個早早結婚生兩個崽還要你去抱孩子的閨女,我去孝順她?你說你是還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自己撿閒氣生?我給你買那些她沒吃過沒見過的東西,給你錢多多的你喜歡什麼隨便買,不用你擔心我經濟緊張生活不好在外面受欺負,讓你們生活輕鬆省下一堆力氣去幫兒子幹活,你敢說你不快樂?你的快樂那些傻逼不懂,好嗎?!結婚是很難的事情嗎?我要說聲樂意,馬上有人跟我去領證;生個孩子很了不起?我隨便生一個不得比他們女兒生的那兩個娃娃好看又聰明?以後,少給我來這套。我才不會因為你表情可憐兮兮就上套呢。你想的明白呢,就好好享福保養身體別生大病,這就是給我積福了;想不明白,非要覺得不如意,那不關我事,你自己不如意去吧。不如意夠了就好了!
“現在就你這塊心事了,有時候半夜醒來就睡不著”——那不是有手機有電視麼?睡不著看看影片,開啟電視看看電視劇,相信我,看累了你就睡著了。
“你結婚以後要是不孝順公婆,我就不讓你進這個家門”——哈哈哈哈,你真是笑死我!我孝順人家爹孃,你得什麼好?不就是為了一句不頂吃不頂喝的讚美“養了個好閨女”?我呢,可要辛辛苦苦伺候別人家老人呀!我還不樂意呢!我有那個力氣,來伺候一下你不好麼?個人爹孃個人孝順,我不需要別人來孝順你們,別人的爹孃也別指望我去床前盡孝。又沒有生我也沒有養我,大家彼此保持客氣,過年過節我給買點禮物,不阻攔人家兒子去孝順自己爹孃,實在老的需要人的時候我幫忙照顧一下,我就算是好媳婦了!這還要平常別給我的日子找麻煩。要是挑撥的我的日子過不安穩,那不好意思,誰說也沒用,我不鬧個天翻地覆那是不能算完的。嚇唬誰呢,以為你這個家門口我多愛進呀?要不是我孝順,我連現在都不愛回來。過年過節放假的,我不好出去旅遊嗎?人家我朋友們放假就旅遊,我還羨慕的很呢!我又不是沒有錢,為啥不去?還不是因為我孝順呀!我要回來看看你陪陪你聽你嘮叨這些廢話呀!你就偷著樂吧你!
————以上,原話直錄。
我只能說,藥效顯著,一次就能根治。
不但治標,從此不在我面前犯病,而且根源上的觀念,也有很大改變。
作為祖宗八代貧農的老農民,很自然的接受了“我去國外買精生個漂亮女兒”的想法:很好呀,那你倒是快點去生呀!
囉嗦這麼多,回到核心論點:精神上的弒父弒母。
我不確認中自己這些想法做法,算不算心理學上嚴格意義的“精神上的弒父弒母”。對我自己而言,這是打破我自己出廠設定不實用部分的具體過程。和家人鬥嘴的過程,其實就是我自己想明白很多邏輯的過程。
回到我這個朋友:我認為,她現在一些困擾的根本原因,在於從小的家教。
她也是一個農村幸運女,父母在託舉的時候,對她和哥哥是一視同仁的。他們兄妹也是天資出眾,也懂事也努力,所以讀書成果都很好。父母也很滿意很驕傲。她媽媽和我說起一雙兒女的時候,那真是滿心滿眼的驕傲。
但是本質上,她父母和我父母一樣,雖然物質養育是一樣的,可是內心深處,也是更看重兒子的:看重兒子,就讓他們會很自然的認可父系社會傳承下來的這一套文化觀念。也自然的,認為女兒就應該如何如何。
她比我更乖乖女一些,又因為一直讀書到博士,也沒有像我一樣奇葩,20歲不到的年級就有興趣關注成年人的婚姻問題。所以,博士畢業工作以後,自然而然的,很快結婚;結婚以後,自然而然的懷孕生子。
這一切的程序,不過因為一個“年紀到了”。
我不認為是她自己覺得“年紀到了”,不過是無意識的,內化了父母植入的觀念而已。
至於她做的選擇,家庭面臨的公婆攪局,處理起來的很多博弈和困難……等等吧,根本上的羈絆,都是因為出廠設定:沒有意識到父母的很多觀點和做法是不對的,沒有直接立場鮮明邏輯清晰的批判父母的錯誤立場,沒有理直氣壯的向哥哥和父母爭取支援資源,更是做不到隨心調配家庭資源。
她現在的這點不愉快,在我看來,倒不是需要做什麼大的動作,只是需要把心裡這口氣兒理順了、心裡真正想明白了,就好了——明明白白告訴所有人:是你們不對。我不會接續這種錯誤。我要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你們只能跟從,沒有參與意見的資格。但是我需要的時候,你們必須給我足夠的支援。不然就是你們不對。
這就是她需要做的“精神上的弒父弒母”。
如果是天生蠢頓的人,也還好,會覺得現在的婚姻生活堪稱完美。可惜不是呀。上天給了她一顆七巧玲瓏心,所以就算是暫時堪不破蒙在心上那層窗戶紙,內心深處,那不對勁兒的感覺,時不常的就出來撓一撓,於是就會癢一癢。
癢了,就暫時給自己找點快樂,告訴自己“我快樂了”。
可是快樂不等於高興更不等於喜悅。快樂是不持久的,是依靠於外物的,是外源性的。沒有內生性的高興和喜悅,就只能靠外界高頻的暫時性滿足。可是快樂的閾值會越來越高的,滿足起來會越來越難。
#心理#
#心理成長菌#
#精神意志#
#女性成長#
#親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