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孩子與社會相連線的第一條紐帶。如果孩子無法和母親(或其他代替母親角色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必定走向毀滅。
阿德勒
新學期開始了,因焦慮抑鬱休學在家的孩子許多都面臨復學的考驗。
連日來看到我們學習群裡的家長內心的焦慮和痛苦,不由內心煎熬,急躁不安,雖然每天除了講課外都要多講幾句對大家進行安撫,可是言語之間卻難掩焦急,以致嗓音沙啞,後背疼痛,情緒可以壓抑,省體卻很誠實,各種不適是在提醒我,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大家正在互相之間被一種焦灼的情緒消耗著,這都是我的錯,我沒能在這時候穩住心,穩住陣腳,雖然苦口婆心,可在這樣一個狀態下,任何語言都是無力的,或許還不如給大家時間和空間,讓大家自由發洩。
關於復學的事,昨晚我來媽媽家和孩子舅舅談起這個話題,回想了兒子復學時的一步一步,走的那麼艱難。第一次,暈倒在路上,第二次,昏睡不起,第三次,被同學桌上厚厚的練習冊嚇了回來,又經過一學期的修整,再次去時,仍然是一步一掙扎,那個搖搖晃晃的背影就在眼前。第一次聽我和孩子互相補充回憶著那個過程,媽媽一個勁地抹眼淚,兒子摟著姥姥的肩膀說:不難過了姥姥,一切都過了,明天就開學了,我好激動,這個假期真長,終於要開學了。
無論如何,復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說好了去,臨到時又不是,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常態,勇氣和力量不會是說說就能有的。我們要做的其實不難也不多,如果內心不做徹底的改變,自己認為做了很多,實際上孩子卻毫無知覺,或者已經有了一點,但還是不足以支撐他去面對困難。家長痛苦地追問,我做了那麼多努力,為什麼就打動不了自己的孩子呢?
放下一切功利,用持續不斷的最原始的愛去滋養孩子。這句話簡單明瞭,可許多人都說,做起來太難了。難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愛沒有溫度,乾巴巴冷冰冰的物質給予是沒有溫度的,我們的一顆心沒有柔軟下來,一顆剛硬的心無論做什麼都是從自己出發,帶著功利性的,經過了一段時間,其他似乎還可以,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可以溝通交流了,也不再黑白顛倒了,可一臨到家長最關心的那個問題——上學時,一切都土崩瓦解了。因為有了這個目的,在孩子心裡,剛剛嚐到的一點愛改變了味道,因為內心渴望卻沒法到達,孩子痛苦焦慮。他內心想要去上學,想要和夥伴一起打鬧嬉戲,可卻無法戰勝恐懼,焦慮帶來的一切影響有捲土重來了,被可怕的羞恥感籠罩的孩子無法跨出這一步。為什麼父母的心不能被他接受,因為我們和孩子都缺少了一種能力——感知愛的能力。
我們傾其所有,他卻巋然不動,在我們眼裡,孩子不知感恩。
想想我們和自己的父母之間,父母的嘮叨,叮嚀不也讓我們煩躁,也讓我們想逃離嗎?他們難道不愛我們嗎?當然不是,可我們卻沒有能力去體會這種愛,因為我們的心被太多太多的慾望佔據,喜怒哀樂都是源於慾望的滿足程度。
如果父母還健在,兄弟姐妹們,都去做這樣一個功課,去父母身邊,靜靜地感受他們給我們的愛,當你的心在這種愛的滋養中柔軟下來時,再去愛我們的孩子,這樣的愛才是有溫度的,有力量的,有質量的,可持續能傳播的。那是不帶絲毫功利的無為的愛,這才是孩子需要的,愛別人是一種能力,只有我們自己具備了這個能力時給到孩子的愛才會被他感知,他的內心才會生髮起愛心,心疼媽媽,關愛爸爸,這樣一種充滿愛的空氣在你的家中流動起來時,一家人才會相互滋養,一起生根,發芽,長大。生命代代相傳,愛永不止息。
即使到了那是,由於孩子離開學校時間很長,復學還是會恐慌,會膽怯,但有爸爸媽媽的愛在託舉著他,邁出這一步是必然的。
親愛的朋友們,放過孩子,放過自己,感受生活,感受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