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需要先看見自己內心的美好,才可能真正看見別人的;我們要先感受到對自己的愛,之後才可以去愛別人。
我知道我對你很重要,但是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你有多重要,當你知道怎麼愛自己,你就知道怎麼愛我了。
關於與"自我"的連線,"接納"自己是第一個層次,再往上是"愛"自己,再往上是"欣賞"自己,再往上是"慶祝"生命。我們要學會慶祝生命,為每一天的自己而慶祝。
02
孩子反叛的時候,並不是代表這些孩子希望做得不好,他們所希望的只是得到注意。
叛逆其實就是一個資訊——它告訴你有一些東西需要改變了。這並不代表只有孩子需要去改變,有時候是整個家庭都需要做改變的。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夫妻雙方如果總以指責和爭吵解決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高的自尊,也不會尊重自己和別人,這種創傷可能會導致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和渴望愛。
問題不是問題,問題就是解決方案。如果孩子不上學,那是他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想自殺,那是他的解決方案;如果有人抑鬱,那也是他的解決方案;
問題是失去功能的解決方案!所以,聰明人,學會這個,學會問"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學習,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
03
和孩子發生聯結:忙碌是現在父母和孩子間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家長們大都是在外在的行為上對待孩子,卻沒有時間聆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其實,不見得需要去接受他的感受,但是父母應該花時間聽一聽到底孩子的內在發出了哪些聲音。
什麼是你最喜歡知道的事?我最想知道的是:什麼是生命,或者是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04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接納。不管孩子是什麼樣的,也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要接納,接納我的孩子是這個樣子。就像天下雨了我不開心,可是我接納一樣。
如果父母不能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可以選擇健康的離婚和愉快的分手。為了孩子,我們兩個不用彼此喜歡,彼此友善就好了。我們不再是夫妻,可是仍然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很多的單親父母,耗費了太多能量在彼此指責、彼此怨憤上,孩子在這個裡面承受了大量的恐懼。
05
對於一個成年人,如果父母介入太多那就是負向的,如果父母介入太多,即使是一個成年的孩子也無法學會如何承擔責任,這到底是爸爸媽媽要的呢?還是我要的呢?對某些人來說就會很頭疼,當孩子長大的時候,我們希望他們要為他們自己做決定,為自己負責,要他了解什麼事對自己是好的。
06
給中國家長的建議: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中國的家長最常犯的錯誤是"總是太忙",很少有時間給我們的孩子。其實所謂忙,不過是我們認為其他事情更重要,但時間最終會讓我們瞭解什麼才最重要。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不能給孩子太多時間,就一定要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
中國家庭最大的問題是,成員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大多數夫妻不是在試著解決問題,而是在爭誰對誰錯,誰該服從誰。
"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養出來的!"薩提亞家庭心理學的觀點提出,"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現有的問題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孩子成長有幾個關鍵時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給予他們必須的心理營養,以後孩子就可以自然順利地成才,可謂事半功倍。
不要把你的價值建立在別人如何對待你的方式上。幫助孩子確立自我價值感,建立自信,學會愛與被愛,讓他們願意學習新的東西,願意去冒險,是每個家長留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07
"我應該(should)改變","我想(want)改變",這些話對我來說是毫無意義的。我希望聽到的是:"我要(will)改變","我正在改變","我已經改變"。你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從現在就開始。
法官通常最初來自於父母的指責,孩子把這些指責內化為自己的法官。
如果你經常評判自己或別人,代表你內在有一個法官在工作。對於你的法官,你可以這樣做:
1.欣賞他,因為他希望你更好;
2.接納他,但可以不喜歡他;
3.把他變小,不賦予重要性;
4.讓法官放假或退休;
5.把法官當做一個信差,看看他背後是什麼。
08
當你變得更真實,你就會變得更和諧。你最好的朋友一直在等著你,準備去愛你、認可你、欣賞你,但是你聽不到他。這是很悲哀的。這個朋友就是你自己。
只是"理解"了父母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知道他們為什麼會成為他們,這是不夠的。"理解"還只停留在頭腦層面,"接納"在中間,"原諒"是在心裡。只有在心裡"原諒"了,你才是真正地"放下"了。
09
眼淚是語言,它是我們內在情緒的表達,有六種型別的眼淚。
關切的眼淚:是可憐的、無助的哭泣……
悲傷的眼淚:分離的悲傷、孤單的悲傷……
疼痛的眼淚:軀體受傷時疼痛引起的哭泣,是釋放。
高興的眼淚:充滿喜悅的淚水。
勝利的眼淚:成為贏家那一刻的驚喜,喜極而泣,它可能碰觸到了什麼……
010
一個快樂的家庭就是他們永遠都可以相處在一起,他們可以瞭解,並且接納彼此的差異,他們可以欣賞和感謝他們的相同,他們可以為了未來共同生存,而不是一直活在過去的世界中。
身為父母親的你,要降低你的批判和指責,要接納孩子,你不是一定要孩子這樣或者那樣做,如果你可以接受這些孩子的話,不對他們的行為帶著批判的態度,那你就可以教育他們如何肯定自己。
011
自尊,就是你有多正向地體驗自己。不要讓自己成為麻煩的一部分,讓自己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人的任何負面行為都可以理解為出於某種飢渴和傷害。飢渴包括對愛的飢渴、對認可的飢渴和希望被人看到聽到的飢渴……是自我對於完整和表裡一致和聯結的渴望。而受傷反映了成長期的最初階段,因為接受的教育是必須壓抑自己的天性達到順從,所以就會讓真正的自我受傷。放下過去的種種傷痛,有勇氣面對未來,並相信,我能照顧好自己,未來一定會更好。
012
什麼叫家庭言論自由?家庭言論自由包括4個方面:
①你可以就你所看到和聽到的東西發表怎樣的看法;
②你可以向誰表達?
④當你不理解時,你是怎樣發問的(或者你是否會發問呢)?
013孩子為何自傷?
如果父母或者其他家裡人關係緊張,孩子內在累積了很多情緒,焦慮和痛苦就會導致孩子自傷,比如狂抓頭髮或者撞尖銳物體,用“生理反饋法”即自我傷害來緩解內在的焦慮和痛苦。
家長要多關注容易出現意外或者受傷的孩子,幫助孩子用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014父母的情緒穩定水平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是否樂觀、自信,跟父母的情緒是有很大關係的。樂觀、平和、情緒穩定的父母,通常會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自在、樂於去向外界探索。你是那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嗎?
015如何增強自己的安全感?
答案是“做自己的重要他人”。不管我是怎樣的,不管我外貌美醜,家庭如何,也無論我的事業是否成功能否成功,只是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就無條件地接納自己。
016夫妻關係對孩子影響有什麼影響?
(1)影響孩子的親密感,甚至帶到孩子以後的新家庭;
(2)影響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成為家庭的拯救者、無能者或者冷漠者;
(3)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017生命觀點二則
(1)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一直學習和成長,即使你是一個緩慢的學習者。
(2)在家庭中,孩子的安全感主要來自媽媽;而關於“我是誰,我是怎樣的“自我概念則是來自於爸爸。作為父母,你給孩子的心理營養足夠嗎?
018孩子為什麼會有偏差行為?
情緒是一種能量,如果內在有許多情緒垃圾沒有處理,就會累積起來,然後在不停地尋找出口,孩子的偏差行為就是其中一種表現。
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成為身心一致的人,然後你才能教孩子這麼做。
019情緒處理的五大方法
(1)說出來;(2)寫出來;(3)畫出來;(4)唱出來;(5)動起來。
每種方法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說出來”,需要事先塑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不能秋後算賬事後嘲笑等。
020如何能讓自己不焦慮?
就是“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的統一。接納當下的自己,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當下我能做的最好的。
021我是有限的
我的精力有限;我的時間有限;我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到,有的我做不到。
那麼我們拒絕別人時,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那麼別人拒絕我,我也能理解他是有限的,而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被拒絕。
022改變就在當下
當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時,其實是父母根本不知道怎麼愛他自己。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們可以一邊害怕一邊做,也可以不斷地去嘗試。
不管過去是什麼,你永遠可以從現在開始選擇改變,有無限的可能向你敞開,讓你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當一個人走向正面能量的時候,我就是讓他迴歸內在。你做好你自己,我做好我自己,我不需要你的拯救,你也不需要我來拯救。在成長的路上,面臨痛苦可能是必須的,但是一定要記得對自己仁慈和寬寬恕。
改變的動力是:不斷地看到希望。尊重生命本身的力量,一個人會以最努力的方式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
本文總結自薩提亞女士課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