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孩子當成你的朋友,並非形式跟口號,需要在你的頭腦裡面試著植入這樣的信念,你就會尊重孩子的個體意識,你不會對他們有過多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因此你也不會想著控制他們改造他們。家長在試圖改造孩子控制孩子之前,一定要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慾望。要知道當你的情緒或者慾望升騰起來跟思維結合的時候,就會開始講故事,頭腦的故事促使你要達到某種心理上的平衡,於是就形成了執念,這是我們頭腦的特性。
當孩子觸發你內在的情緒,在情緒升騰起來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自己處在情緒中,不要跟思維結合得太過緊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情緒沒有慾望,而是要覺知情緒的慾望,它會指引你走向何方。當事情的結果顯露之前,你就不會被情緒所操縱,不會慾望所控制!
當你發脾氣的時候,你痛痛快快地發完你的脾氣,你就能夠痛痛快快從情緒裡面出來,就像大風颳過的山谷,留下的是一片空響,大部分家長髮完脾氣,可能在未來兩三天之內還會沉浸在情緒,沉浸在思維當中不能自拔,更為嚴重的就是,因此而感到悔恨,內疚,自責,於是就會想方設法去彌補孩子,讓孩子感覺無所適從,像這樣的情況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大部分家庭裡面輪番的上演。
不困於情不合於心的目的旨在幫助你能夠達到一種完完全全的狀態。這樣你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正如意識療法提到的那樣:你可以完完全全地哭,可以完完全全地笑,可以完完全全地愛,同樣也可以完完全全地恨,如果你不能夠這樣去做的時候,你就存在著分裂。你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評判,對自我有著諸多的不滿。你總是想要試圖讓自己變得完美,總是試圖想要摒棄那些不完美的部分的自己,同樣你會投射在孩子身上。
所以父母總是想要去改造孩子符合自己內在的一切,想讓孩子活出自己未曾活出的樣子。但是大部分情況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於是自己也從完整的個體走向分裂的自我。在這種原生家庭成長的孩子,心理就產生了限制性的信念,他們必須要依照這些標準去生活,那麼標準就會自我產生強烈的衝突也將是最強的,遇到的挫折也將是最多的,心理問題爆發的機率也是最大的。
孩子在沒有受到影響之前,他們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他沒有內在的鬥爭,也沒有分裂的心身,當他開始接納了父母給他們灌輸的那一部分自我,他就開始與自己真實的自我產生了分裂。當孩子總是對你說我愛你的時候,他未必是一件好事。愛跟恨總是等量齊觀的。他有時候可能是出於內疚,有時候可能出自於對父母的依戀,表示他們在試圖想要彌補父母灌輸那部分恨,才能讓心理達成一個和諧的統一。
保持心身的完整,你就會帶來人格的完整,頭腦總是試圖讓人產生分裂。你會發現任何的心理問題都是頭腦試圖解決失敗後的產物,大到投資失敗,情感挫折,孩子逃學,小到在公交車上有人不小心踩你的腳,出門的時候突然想起門沒有鎖好,煤氣沒有關好,水龍頭沒有擰緊……那麼如何去處理自己的頭腦,整合自己的心身,完善自己的人格,無論你是焦頭爛額的家長,還是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都可以參詳以下專欄:
如果不能處理好自己的頭腦,如果不能止住自己的念頭,如果沒能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最終會以情緒的形式爆發出來,以行為的方式體現出來,以症狀的結果展現出來,當你開始意識到這些都是頭腦的庸人自擾後。這是一種後知後覺的狀態,但大部分人包括我們大部分家長在內被情緒所左右,被慾望所牽制,沉浸於自己頭腦編織的故事裡面,不知不覺地度日,像是活在五彩斑斕的夢境當中,試圖透過孩子來彌補自己現實中的缺憾,讓自己變得完美。
有些家長前來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的要求非常的簡單,就是讓孩子愛上學習,而忽略了深層次的原因。為了讓孩子愛上學習,就不斷地去改造孩子,有時候因為自己的情緒而不斷地去責備孩子或者去表揚孩子,那麼孩子他就認為自己的行為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情緒好壞,結果孩子就放棄了自我,成為家長的附庸,甚至會變得無所適從,終身以受害者的身份活在這個世上,以分裂的狀態存在於這個世上。
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的目的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完美的人,媽媽總是試圖讓你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所以總是集中在你那些不完美的地方。你要試圖把自己看成一個完整的人,接納自己那些不完美的部分,超越父母給你制定的限制性信念,這樣你才能夠停止對自己的改造,讓自己成為獨一無二的整體,像夏花般綻放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存在都是上天的恩賜,他們有自己的人生使命,你可以尊重他的個體,但你不能灌輸你的思想,你可以培養他們的品質,但你不能夠改造他們的人格,只有愛被滿足行為被肯定需求被重視,他們就會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那麼他們就不會存在分裂,即便遇到某些挫折,某些危機,或者某些挑戰,他都能夠全心身地去加以應付。而不是逃避,抗拒或者壓制。個別的孩子他長大成人以後,他將所有的意識,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內在的整合上,所以他們的生活過得非常的辛苦,在遍佈荊棘的人生道路上遍體鱗傷。
臣服孩子存在的狀態,尊重他們的個體意識,培養他的優秀品格對於每個父母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會幫助你的心靈重新開啟一下窗戶,看到你曾經潛意識層面那些缺失的部分,是如何影響到孩子,當你開始看到了,你就能夠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那些你現在看起來荒唐的行為背後,有著內在真實的心理動機,唯有真相被看到,你才不會大動肝火評判改造指責孩子的一切,你此刻也開始讓分裂的心身得到整合。
一個分裂的家長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完整的孩子,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種種言行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之後,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階段,從開始的嚴格要求到最後的放任自流,孩子意識到自己在原生家庭裡面遭受的傷害之後,那麼就會以抑鬱症,焦慮症等等心境障礙作為逃避學習的藉口。事實上嚴格要求跟控制孩子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心態!意識療法認為嚴格要求的目的旨在幫助孩子遵守規則意識,溫和而堅定地去引導孩子適應這個世界,所謂的溫和是你的態度,堅定的是你的行為!
大部分家長都模糊了嚴格要求和控制之間的界限,所謂的控制出於家長的不安全感,是出於跟頭腦思維結合以後泛化的焦慮:如果你不讀書,你今後就沒有好的未來,沒有美好的未來,你這一輩子就完了……邏輯指向最糟糕的結果,給家長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為了擺脫這個陰影,必須讓孩子處在絕對正確的標準當中。這是上面所提到的限制性信念。所以孩子就失去了作為個體意識的自我選擇的自由,他就會任憑家長的擺佈。在這種控制的氛圍成長起來的孩子,人格勢必不會健全,健全的人格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如果你僅僅把心理諮詢當成改造孩子的另外一種手段,那麼你的目標就不會達成。問題不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就好比我經常打的一個比喻,苗出了問題未必一定是苗的問題,也有可能是生存的土壤問題,及時的灌溉,及時的鬆土,及時的施肥,及時的陽光雨露,這都是滋養幼苗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罔顧這些條件而妄圖讓苗變得茁壯,那無異於痴人說夢揠苗助長。
無論你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孩子。任何時候意識到都不算晚,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並不是一句口號跟雞湯,這也契合了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每個人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自己,所需要面臨的人格跟心理的雙重危機,當他們能夠度過這個階段的危機,那麼上一個階段所帶來的傷害也會得到修復和彌補。
孩子遲早會長大成人,遲早要去面對自己的人生。掌握了這樣的能力的時候,就會接納自己存在的狀態。就會臣服於現實存在的缺憾,而不會沉迷於頭腦的幻境裡面。哪怕是失敗了,他們也會有東山再起的能量,哪怕是遭遇挫折,他們也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哪怕是峰迴路轉,他們也有走下去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