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語言的威力有多大?

阿聯酋的宜家IKEA用植物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希望透過實驗看看:

語言能不能對植物造成影響?

沒錯,看上去很有創意又很荒唐的實驗,就是這樣展開了。

首先,他們找來了兩棵一模一樣的綠色植物。

然後將它們放到一所校園裡,並且在玻璃罩的保護下,向它們提供同樣的生存條件。

有趣的事情就要發生了,接著工作人員會分別為兩棵植物寫上不同的標籤,其中一棵每天會有人不停地用語言“欺負”它。

大概是:

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

你長得一點都不綠!

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

blablabla之類一些列不好聽的話……

而另外一顆則相反,它每天都會收到“殿堂級”的表揚。

哇,你顏值很高啊,當我男朋友吧!

快看,明星誒!能給我簽名嗎?

我很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blablabla之類各種愛的鼓勵……

貶損和誇讚就這樣持續進行了30天。

30天后,實驗結果出來了,雖然植物們不哭不鬧,但對比非常鮮明——那盆被diss了30天的植物活生生給罵“枯”了。而那株每天被誇獎的盆栽,仍茁壯地成長著。

宜家的這個名為“Say no to bullying(對欺負說不)”的實驗,在網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有人支援這個看似和宜家一點也不沾邊的活動。

宜家透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懂得語言暴力有多可怕。

所以感謝宜家!

實驗到這裡算結束了,總的來說,實驗的方式還是挺新穎、挺另類的。

就筆者而言,其實對這組實驗有一定的疑慮:

兩棵植物,真的是在同樣環境下生存了三十天嗎?

僅僅用兩棵植物的試驗樣本,足以作為一個結論的依據嗎?

某程度上來說,雖然實驗存在的漏洞,但實驗至少向孩子們灌輸了一個觀念:

語言的威力巨大,如果物質都能被影響,人肯定也會的!

什麼是語言虐待?

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

情緒傷痛和身體傷痛的腦回路是相同的

根據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的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說,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心理學家說,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宋丹丹和巴圖一起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本應該是難得的母子歡聚時光,但宋丹丹卻在節目中不停地吐槽兒子巴圖。

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會說:

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

當巴圖為她手忙腳亂生火煮雞蛋時,她卻一邊奚落兒子笨手笨腳,一邊埋怨兒子揚起的菸灰弄髒了自己的臉。

她還將巴圖小時候的糗事當笑料逗大家開心,看到巴圖腳趾發炎了,竟然說:

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

絲毫不顧巴圖的面子。

在節目中巴圖羞得一臉通紅,急忙躲到雞窩去“避難”。

何炅見狀都忍不住替巴圖打抱不平:

巴圖已經帶著男人的尊嚴去壘雞窩了,你卻讓他表演啃腳?!

其實,宋丹丹就是典型的中國家長,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笑、挖苦、打擊,是他們教育子女的慣用手段。

這種教育方法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常見的話術如下: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

就你還想幹XX,算了吧。我看你就是三分鐘熱度。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

……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微博上曾有網友坦言,因為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唱歌難聽”,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

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時,才剛說起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她:

“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

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藉口。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孩子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語言虐待遠不止是辱罵。

有些人會用喊叫、威脅、嘲笑或羞辱的方式來施虐,而有些人則用不那麼明顯的方式來“糾正”你的錯誤,貶低你的動機,甚至會“為了你好”而“建議”你做什麼。

就像語言虐待有多種方式一樣,施虐者也沒有一個既定的形象。傷人的話可能來自你幾乎不認識的人,也可能來自你最愛的人。

有一本很有影響的書,名為《不要用愛控制我 》,作者美國心理學家帕特里夏·埃文斯這樣論述;

有人堅信自己真的很愛對方,但是他們的做法卻給對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為他們採取各種殘忍的方法,來迫使對方成為他們心中想象的人。

言語對心智的傷害不亞於身體上受到的暴力打擊,言語攻擊留下的傷疤可以持續數年。

語言虐待會影響腦部結構?

這種說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科學依據。

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丁泰徹博士對童年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年輕人進行研究分析,經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發現,他們大腦的前額葉區與韋尼克區(大腦聽覺中樞和視覺性語言中樞,是神經心理學的學術名詞)之間的連線明顯減少,而兩者的連線越少,人越容易出現智力降低、認知遲緩、感覺遲鈍以及語言和記憶能力發展緩慢等問題。

因為人腦前額葉分佈著廣泛的神經,是與智力密切相關的重要腦區,它控制人的聰明程度等。

隨後,該教授又發現,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其腦內海馬體(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和胼胝體(連線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的體積會縮減,進而導致孩子的記憶力下降,左右腦開發不完全,智力自然跟著受到影響。

除了智商受到影響,其次,便是性格和身心健康。,

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前額葉區域還具有記憶、判斷、分析、思考等功能,是負責傳遞動機、認知資訊、管理情緒、思考和決策的,直接決定人的思維活動和行為表現。由於孩子的大腦還未完全發育,如果他們總是處在被苛責的狀態下,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漸漸地變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有的父母認為因一時激動說出的難聽話,可以用甜言蜜語抵消,其實不然,一旦大腦受到損傷,這種傷害是不可逆的。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童年生活不幸的人,即便成年後生活得好了,也還是不能改變自身的懦弱性格。精神上的壓力對孩子沒有好處,只會讓他們變得自卑,而且一旦變化,很難再變回來了。

語言暴力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心理創傷?

1.容易自卑

你怎麼這麼笨?

就你這樣的,長大了也沒出息!

你到底行不行啊……

父母的一次次否定、指責和批判,會讓孩子產生自我懷疑,不斷放大自身的缺點,甚至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做事沒有動力,變得越來越自卑。

2.容易行為叛逆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父母的不斷語言暴力變得自卑怯弱,而有的孩子則會反擊,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為了發洩自身的不滿,不受情緒控制地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可能害人又害己。

3.變得抑鬱消極

父母一句接一句的嘲笑和謾罵,轉化成為一種心理暗示,不斷在揭露孩子的傷疤,當他們陷入自我否定、懷疑的消極情緒中,會變得愈發抑鬱,如果長期得不到釋放,孩子可能出現自閉、抑鬱症、狂躁症等心理疾病。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暴力看似無形,實如刀刃鋒利無比,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惡語相向,比你打他更具有殺傷力,因為最親近人的言語攻擊,如同最強的心理暗示,會在幼兒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

做父母的,

其實就是去回憶起我們小的時候,

真實的狀況是怎樣的,

我們又需要大人怎樣的幫助和愛。

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中學生個性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