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憂鬱是現代社會常見的一種情緒困擾,具有早發且易復發特性,對個體功能影響顯著

研究也發現不同世代間憂鬱有年輕化的現象,不但初發年齡下降,盛行率也有增高趨勢,需要重視並投入預防工作。而根據憂鬱盛行率研究結果,預防工作在兒童晚期或青少年早期階段進行將最具有效益。另外男性憂鬱長期以來不若女性憂鬱受到重視,許多文獻卻指出男性憂鬱有被低估的傾向,且男性憂鬱在認知與情緒層面的症狀較不明顯,而容易以外化行為(acting out)來表現內在憂鬱狀態,此項特徵與女性憂鬱表現有明顯差異,說明不論在治療或預防上,男性憂鬱應有不同於女性的做法。

許多青少年憂鬱並未被妥善治療,研究指出高達40%憂鬱青少年未曾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療,另外僅有23%憂鬱青少年曾經利用健康服務。而即使憂鬱青少年接受治療,其治療的藥物選項通常是仿照成人模式,且研究顯示藥物治療對青少年憂鬱效果並不顯著亦不持久,且必須承受潛在副作用及風險。另外從盛行率之變化來看,憂鬱症非常適合在青少年時期進行社群性的憂鬱預防,因為憂鬱症在青少年時期盛行率較低,約2-3%,而到了成年早期則高達16-17%,這表示青少年時期有非常高的比例的人口處於憂鬱危險之中,若不加以介入預防,容易在成人早期發展成憂鬱症。

青少年時期出現憂鬱症狀,也被認為是青少年時期的正常現象,包含情緒的起伏,低落的情緒以及易怒等表現,都被視為是發展過程中的變化,是為了調節接下來青春期的角色轉變,以及增加個人的獨立性做準備。直到1970到1980年代,才有研究指出憂鬱症會在成年期之前就發生。目前的觀點則指出憂鬱對年輕個體有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的層面包含日常生活、學校生活、同學和社會關係,這些影響會一直持續到成人時期。

憂鬱預防計劃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大多以治療憂鬱成效良好的理論或模式作為基礎。最著名的系列研究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憂鬱預防計劃(Gillham,Hamilton,Freres,Patton & Gallop,2006)。PRP以針對青少年的認知行為治療作為計劃基礎,共包含12次90-120分鐘的團體,並有手冊依步驟逐步進行介入。計劃施行步驟主要有三個,第一是針對每一個技巧建立概念構架,當成員可以掌握這些技巧概念之後,團體接著進行理論性的事例,讓成員瞭解這些技巧和真實世界經驗有何密切關聯,最後讓成員在真實生活情境之中去運用這些技巧,並在每週回家作業中鼓勵成員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去使用這些技巧。

PRP包含兩個主要成分,認知成分和社會問題解決,認知技巧是整個計劃的基礎,貫穿整個團體過程,當教導問題解決技巧時,會鼓勵成員去思考可能會妨礙或幫助技巧履行的自身信念和期望,而有效的技巧本身就提供了挑戰負向假設或無望預期的證據。

另外在團體開始前將針對團體成員調查其生活形態,並個別化建立專屬的行為活化目標。團體過程除了行為活化過程外,也會針對個體完成目標過程預期可能會發生的困難教導問題解決技巧,讓成員可以提高目標達成率;且以目標達成率視為行為活化程度的指標,行為活化程度越高其正向情緒則越高,並且負向情緒及憂鬱情緒也越低。

1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容貌焦慮症都聊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