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這兩天,福原愛和江宏傑的婚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福原愛江宏傑被曝協議離婚#

先是被網友扒出不帶婚戒,後來愛醬又被拍到與日本男子同遊,疑似婚內出軌。

有爆料稱,福原愛已於1月份提出了離婚申請。

據日媒《週刊文春》爆料,導致福原愛提出離婚的主要原因,是江宏傑對其長期進行語言暴力

例如,指責孕期的福原愛“孕吐把孩子的營養都吐掉了”;嫌棄她打掃衛生不乾淨等。

失望的頂點是在2019年,福原愛去診所看牙,因為疼痛不得不一直張著嘴,沒想到被江辱罵:“像是要挑逗一樣把嘴巴張開,你這個ji女。”

不管是出軌還是語言暴力,都只是各方的爆料,事實如何,在沒有實錘前,我們先不做評判。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暴力溝通”這個話題。

1、暴力溝通無處不在

你可能會覺得,說話難聽點算什麼暴力,說一下就要離婚,這麼矯情嗎?

正是因為有這種習以為常的想法,才讓暴力溝通無處不在,影響親密關係。

例如,孩子想玩遊戲,父母可能會說:不想寫作業只想玩遊戲,你怎麼這麼不上進?

例如,每當你想做一件事時,另一半的回覆永遠是“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

暴力溝通就像一把帶著倒刺的箭矢,來回撕扯我們的內心,當失望積累得多了,只能分道揚鑣。

有一期《愛情保衛戰》,一個結婚了10年的妻子,因不堪忍受丈夫長期的語言暴力,提出了離婚。

他們在臺上爭論,丈夫的話隔著螢幕都讓人感到窒息

當妻子工作獲得晉升時,得到的是丈夫的諷刺,懷疑妻子是靠“不正當的關係”得來的。

妻子說:“我工作能力強,你不應該為我感到高興嗎?”

丈夫回道:“你有啥能力啊,我能不懷疑嗎?”

限制妻子交朋友:“你接觸的都是什麼朋友啊,除了離婚就是離婚,你能跟她們學什麼好?”

最可怕的是,當妻子在臺上邊說邊委屈流淚時,丈夫還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愛護她,只不過是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

我想說,別再侮辱表達方式了好嗎?

我們總以為,只有身體上的暴力才是暴力;但精神上的暴力,因為難以察覺,更能傷人於無形。

語言暴力是親密關係的最大“殺手”,我們既要防範別人的語言暴力,更要避免自己無意識地對別人進行暴力溝通。

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系統介紹瞭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技巧,解決人際關係間的衝突。

文章不長,但是耐心看完,你會快速掌握解決衝突的技巧!收穫和諧的親密關係。

有一次在飯館,我聽到了這樣一段對話。

母親對孩子說:“平時讓你好好學習你偏不,怪不得每次考試都那麼差!”

孩子聽到後小聲辯解:“哪有,我只是這次考差了而已,上一次還考了90多分呢。”

母親眉頭一皺:“考得不好還有臉頂嘴了是嗎?”

孩子只好沉默不語。

例如,她可以對孩子說:“你這次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我好幾次看到你放學回家後都沒有學習,而是看動畫片,是不是因為這樣你的成績才退步了啊?”

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放在“是不是因為自己看動畫片影響了成績”上,而不是去費力證明 “沒有每次考都那麼差”上。

2、表達自己的感受,示弱也是一種能量。

表達感受,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

我們可能會覺得表達自己感受是一種示弱行為,但往往正是這種示弱,有助於解決衝突

作者盧森堡博士有一次去到某個學校講非暴力溝通,但學生們卻都沒在聽,要麼在修指甲,要麼看窗外。

突然有一個男生打斷了他的授課:“你討厭黑人,是嗎?”

這時盧森堡博士才意識到,或許是因為他試圖隱藏自己的侷促不安,造成了學生的誤解。

他沒有因此而責怪這個男生,而是耐心解釋道:

“我很緊張,但並不是因為你們的膚色,而是我希望可以得到你們的肯定。”

這種示弱,讓學生開始願意去了解他,並開始認真聽課,詢問與非暴力溝通相關的問題。

不要害怕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候這種“示弱”也是一種能量,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3、不要用扭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習慣大膽表達自己,會用一種扭曲的方式,試圖讓別人明白自己的需要。

比如,妻子在家忙累一天,希望老公下班後,可以幫忙分擔家務,照看孩子。

老公下班後,她不是對對方說:“我現在覺得很累,希望你可以去看看孩子。”

而是列舉自己的不易,指責丈夫的漠不關心

“我天天在家累死累活,你回來卻只知道玩手機看電視,連孩子都不看一眼,難道這個家就沒有你的份嗎?”

妻子想透過這種指責的方式,讓丈夫明白,她需要休息,需要有人跟她一起分擔。

但前面我們說過,如果別人聽到的是批評和指責,下意識的反應往往是辯護和反擊

當丈夫聽到這樣的指責,不僅不會去看孩子,反而可能摔門而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生命的本質需求,是渴望被看見。”

而想要被看見,就要先大膽說出來:你的需要是什麼

當你開誠佈公地表達了自己的需要,對方更可能會給你積極的迴應。

4、提出具體請求

什麼是具體請求?

它要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要清楚、具體地告訴對方,你希望他做些什麼。而不是用抽象的詞語,讓對方一頭霧水。

例如,不要說:“我希望你可以理解我、更有責任感一點。”

而是說:“我希望你可以看一下孩子。”

其次,要請求對方去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去做什麼。

心理學家李松蔚說過這樣一個觀點:問題一直沒有改變,肯定是因為有人做了什麼,維持了這種不變。

當你告訴對方不要做什麼時,其實就是在提醒對方:你要用以前的思維模式去應對。

也就是說,你這是在幫助對方維持原來的樣子。

最後,要區分請求和命令。

不要說“你應該”、“你必須”此類的話,這樣只會激起對方的反抗之心,沒有人喜歡被逼迫和命令。

你可以換種表述:“你可不可以……” “你能不能……”

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有選擇的餘地,會感覺到被尊重。

寫在最後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別人,來迎合我們自己

而是為了更好地與人溝通,用一種沒有傷害的方式,去化解衝突和矛盾,讓我們彼此更加理解,促進感情的升溫。

以上。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你現在焦慮嗎?為什麼而焦慮?焦慮的頻率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