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比如,“癌症”與長時間的怨恨有關,常受批評的人愛得關節炎。恐懼、焦慮會導致腹部疼痛;壓抑導致哮喘;經常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還愛發生膿腫;恐懼會引發暈車和痛經。緊張時頭皮發癢、煩躁時頭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頭髮,還有反覆無常的蕁麻疹、溼疹、痤瘡,都可能是長期不良情緒帶來的後果。

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與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有人對此不屑一顧,情緒能有這麼大的危害性嗎?

《黃帝內經》中說過: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悲則氣消,思則氣結。

從字面上看,它說了人類常有的七種情緒,分別是喜怒憂思悲恐驚。只要這些情緒急劇爆發,就會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情緒管理,利用情緒為健康保駕護航。

如何管理情緒呢?

復旦大學碩士、管理心理學專家鞠強教授在著作《情緒管理心理學》中指出:人類常有15個錯誤認知,這些錯誤認知導致我們容易感受不到幸福,總是帶著批判和不滿的眼光看待身邊人和身邊事,情緒經常處於負面波動中。除此之外,還有五種負面人格,也容易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負面情緒,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事業,給健康埋下了隱患。

要想管理情緒,就要改變我們潛意識中的錯誤認知,換個態度看待事件,同時,審視自己的人格,儘可能修正人格中存在的問題,減少負面情緒。

02 改變認知,才能改變情緒

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決定了我們的情緒。

如果看法不同,情緒也就不同。

要改變認知,就需要了解什麼是認知心理學,對此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人的情緒是由人的認知方式決定的。

外部事件和刺激(A),引發我們的評價方式(B),最後導致了我們的情緒(C)。

對於那些總處於負面消極情緒的人來,及時改變看法,改變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才能真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些錯誤的認知:

l 凡事講對錯,所有事都是對錯二元論。

比如,很多夫妻會為了擠牙膏是從尾巴還是中間開始,吵得不可開交,離婚的都有。

上廁所到底是關起馬桶蓋再衝水,還是直接沖水,也能引發對錯之爭。

其實,這些事情根本不存在是非對錯,無所謂對錯,全看個人習慣。要是我們過於糾結是非論,每件事不按自己的習慣做,就是錯的,然後跟人家置氣發火,我們的情緒就會一直不好。

l 攀比就是自尋痛苦

還有的人愛攀比,比如跟朋友比誰買的房子大,誰開的車好,誰的孩子讀書棒,誰家賺錢多。一旦不如別人,就覺得自己處於下風,內心充滿了強烈的負面情緒,要麼妒忌,要麼不平衡,總之不高興。

我們聽過一句老話:人比人氣死人,愛去攀比的人,內心通常抑鬱痛苦,甚至絕望,這些不僅影響自己的幸福感,走極端的人也容易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以求平衡。

l 要面子,就是活受罪

所謂要面子,就是特別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

他人評價高,我們就覺得自己很棒,感到很快樂幸福,如果評價差,就覺得自己很差勁,內心不快樂,沒有幸福感可言。

當一個人把面子看得太重,他就喪失了自我,情緒就會因為他人一句話,一個眼神而高低起伏。

l 過分在意公平

公平是一種很主觀的東西,世上是沒有絕對的公平的。如果我們凡事都講究公平,就等於把自己逼進了死衚衕,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比如公司裡,總覺得自己進公司好幾年,工資卻比不過新來的人;自己的孩子成績不錯,為什麼老師卻選了一個成績一般的孩子當班長。

這些事情背後,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原因,如果單純追求公平與否,就會陷入痛苦的漩渦。每個人的資源背景都不一樣,沒有哪個機制能真正做到公平,既然公平不存在,我們何必苦苦追求,自尋煩惱?

l 抱怨越多,煩惱越多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抱怨和牢騷越多的人,他的痛苦反而愈多。

鞠強教授對此解釋說,當一個人總是抱怨,他的情緒就是抱怨的,時間長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苦命的人,負面體驗越深,從而走不出來的,嚴重的會得抑鬱症。

我們之所以要抱怨,一是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二是希望尋求他人的認可,覺得我們的不滿是有原因的,我們是對的,不對的是這個世界。

偶爾抱怨一次兩次,無可厚非,但是碰到任何事兒,都愛抱怨,就是一種病態。

何況,就知道嘴上抱怨,不知道採取行動改變,結果當然是抱怨得越多,情緒越差,最後撈不到好果子吃。

鞠強教授在《情緒管理心理學》一書中還提到很多錯誤的認知,比如:格局小眼光侷限,凡事追求求完美,不知感恩,愛的需求高等。

這些認知都會導致情緒問題,要想避免情緒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從根兒上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式,情緒問題才能不治而愈。

鞠強教授給自己的學生寫過一段話,讓他們每天大聲朗讀幾次,這段話是:

人生氣主要不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人生氣主要是自己的觀點造成的!我以後一定要少說“你氣死我了!”我知道主要是“我自己氣死我了!”

建議每個想改變錯誤認知的人,把這段話列印三份,分別貼在床邊,衛生間和辦公桌上,每天見到就默唸一次,情緒就會得到疏解。

03 當心這五種負面人格

《情緒管理心理學》中,鞠強教授還羅列了五種負面人格:

第一種,指責型人格,他碰到事兒了,一定會指責他人,認為都是別人的錯。

第二種,牛角尖人格,遇事愛抬扛。

第三種,計較型人格,斤斤計較,只關注利益。

第四種,迴避型人格,他愛逃避現實,逃避問題。

第五種,惡性控制型人格,他的控制慾太強,什麼事都要操控。

擁有這些負面人格的人,更容易得“情緒病”,鞠強教授也稱這些人為高危人群。他們比起正常人,會存在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會對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破壞。

如果你也有這些人格特徵,該怎麼辦呢?

比如有惡性控制型人格的你,控制慾太強,凡事總要佔據主動地位,你更容易患上高血壓和各種疾病。想要修正,你可以選擇養寵物,選擇養狗等,透過管理寵物,緩解自己的控制慾。還有一部分人,則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和治療,因為他們的控制慾來自基因,無法根治。

鞠強教授在書中說到:70%的惡性控制型人格是模仿同性別的父母的結果,父母好勝要強,控制慾太強,孩子就容易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根深蒂固的習慣,難以扭轉。

如果你是這五種人格中的一種或者一種以上,不妨先了解一下這些人格是如何形成的,然後從源頭上找到方法去解決情緒問題。

比如迴避型人格,鞠強教授認為這種人格大多數是後天原因造成的,比如,你對同性別父母的模仿,父母中有一個是迴避型人格,孩子就容易在童年時期模仿父母。再者,這種人在人生經驗中,曾經因為迴避問題,最後得到好處,他就會預設迴避是有益處的,他以後就容易採取迴避的態度解決問題。

他碰到事情後會消極對待,假裝看不到問題,選擇逃避方式,或是拖延行為,這種人格的人不能及時處理問題,讓問題堆積,最後形成重大問題,而他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被負面情緒影響,容易抑鬱,患病率高於常人。

人都七情六慾,情緒和慾望決定了我們的心理狀態,而心理狀態又和健康緊密關聯。

瞭解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慾望,情緒不極端,慾望不過度,一生都平安。

《情緒管理心理學》中,鞠強教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簡單的方法和心理學理論,是一本可以輕鬆讀懂的教材。

如果你想更為深刻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如果你想成為管理情緒的高手,是時候學點心理學了。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3個自閉症家庭的艱難自救:跌入絕境後,沒人可以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