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今天在給抑鬱症小姑娘和她的父母進行家庭治療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對於親子關係的看法,小姑娘和父母的觀點出入驚人的大,以至於在父母看來平淡無奇,千家萬戶都如此的親子關係,在小姑娘看來卻是“沒有親子關係”。

小姑娘的病情已經由來已久,甚至在2018年的時候就被我建議到醫院來住院,可固執的媽媽卻並不認同我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只是回了一句“她有什麼可抑鬱的?”。是呀,我也不知道一個15歲的孩子究竟經歷了些什麼,以至於強烈要求媽媽帶自己到精神專科醫院看醫生。但我知道,那時的小姑娘就已經達到了中度抑鬱症的嚴重程度,甚至曾經多次萌生“一死了之”的念頭,還上過一次天台……

今年年初,小姑娘的病情已經嚴重到完全無法正常上學的程度,所以,又經歷了一個相對漫長的考慮過程,在媽媽的陪同下,終於住進了精神專科醫院。

因為小姑娘的父母在平日的溝通和教育上,存在很多小姑娘無法認可的情況,甚至兩年前那次鼓起勇氣向媽媽求助,可換來的卻是否定與拒絕。從那以後,小姑娘被動之下,學會了“偽裝”,在家裡將自己偽裝成父母喜歡的樣子,在學校將自己偽裝成老師喜歡的樣子。可再好的“偽裝”也不能變成真實,反倒是掩飾自己的過程,令她更加倍感壓力,越積越多的負面情緒像個巨大的氣球。所以,再也裝不下去的小姑娘終於還是崩潰了。

今天的治療中,小姑娘談到了讓她沒有任何期待的家。爸爸媽媽只是希望她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卻並不真正關注孩子實際的樣子。家,確實是小姑娘最溫馨、最感到安全的地方,但並不包括父母,而僅僅是屬於自己的那個小小的房間,只有一個人在自己的小房間裡,才能感受到溫馨和安心。

關於和女兒的親子關係,小姑娘的媽媽覺得自己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還要忙家務,本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和女兒溝通,身邊同事中很多家庭親子關係也和自己相似,所以,並不覺得自己和女兒的相處方式有什麼錯誤。

是呀,給你吃,給你穿,給你優越的生活條件,又要去要求溝通,要求交流,要求真正的關心,是不是有些貪心?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起來貌似確實有些道理,但如果站在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的角度,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認可這樣的看法。我們培養的是孩子,是人,就像當初父母們教育我們一樣,他們可能給不了我們現在這樣的優越條件,但卻讓我們知道無論何時,無論多大,遇到困難時都會想到父母,日漸老去的他們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但是在他們那裡得到的溫馨和關懷,卻是我們重整旗鼓最大的動力源泉。

原生家庭就是這樣,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父母自身的相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也許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和學習父母的相處方式,也許孩子會因這種“冰冷的、缺乏溫情的”相處方式所累,並最終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作為一名醫生,也作為一名父親,我始終認為,物質永遠不可能代替親情,而親情是潛移默化的,是日積月累的,沒有捷徑。可能有些孩子想要的是最新款的iphone12,但更多的孩子想要的只是媽媽像小時候一樣摟著自己,說著悄悄話,慢慢地入睡。

當然,如果孩子一本正經地向你求助,希望你帶她看心理醫生,千萬不要說那句“有什麼可抑鬱的”,請明確這是疾病,儘早帶孩子就醫,相信醫生,早一天開始系統治療,孩子治癒的希望就會更大。

如果你的親子關係也有類似的問題,也許你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12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社會焦慮,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其實你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