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到了,孩子問:怎麼又是心理學啊?是的,最近拿到的兩本厚厚的書都是心理學的。“那你為什麼要看心理學的書啊?”我回答:“為了瞭解別人。"那你瞭解別人幹什麼啊,瞭解自己不就行了嗎?” 孩子又問。
是啊,學習心理學不止是為了瞭解自己,瞭解別人,也是為了更好地與別人相處,與整個社會相處。
在雅典德爾菲神廟的柱子上刻有這樣一句神諭:“認識你自己。”一個人想要了解自我,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柏拉圖認為了解自己,“比從陰暗的洞穴裡登入物質世界的光明中更加困難。”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用洞穴做過隱喻,假想我們是被鎖在洞穴裡的囚犯,我們誤以為我們能看到的牆上的影子才是現實。所以困住我們的不是我們看到的以為的真實,而是世界的本來面目,等到我們走到光明裡來慢慢認清。
而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不能稱之為科學的學科,來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瞭解別人,進而更加了解社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價值,更好地 與人相處,更好地實現人生的意義。
這本《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正是從各個方面引導我們開啟自我發現的旅程。書中有心理學的眾多實驗和理論,(有很多是我在準備教師資格考試的時候心理學課程裡學習過的。所以當看到那些聽說過但卻不那麼熟悉的名字和實驗時,覺得特別受用。)對於心理學愛好者,或者對於心理學學習有需求的讀者,都是很好的科普作品。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心理學家對於人類自身的研究做出了哪些成果。從對大腦的研究,到人類的共性情緒,人類語言和思維、藝術對於人類的影響、人們的協作共事、心理治療等等多個方面,講述了那些與人類自身相關的研究過程和成果。
從而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人類自身,也給我們解答了一些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更為我們對於如何與同類合作共事,如何更好地養育下一代等重大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比如其中斯金納的正強化理論,當兒童做出正確的事情時給予正向的鼓勵獎勵和引導,有助於強化兒童的學習。反向則要警惕懲罰的負面作用。很有啟發作用,非常值得學習。
本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科普了超級多的名人的名字。單單是書籍後面的註釋,就用二十多個頁面來羅列那些書中所引用到的資料和證據。可見作者所著之嚴謹,涉獵內容之廣泛。
書中所涉及到的各種科學名人及其理論。比如艾倫•圖靈、伊萬•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赫爾曼•赫爾姆霍茨、約翰•華生、諾姆•喬姆斯基等這些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人慚愧的是,我們對這些名字耳熟,但是卻沒有那麼熟悉。透過書中的一些講述,會讓我們對他們更加了解,對他們所做的那些偉大的實驗有所瞭解,也能從那些結論裡,找到我們可以應用到自身生活的道理和啟示。
比如,對於書中講到“愛是什麼”的時候,講到了嬰兒對其照顧者的依戀風格。這些風格會在孩子的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嬰兒時期感受到的父母的愛,對他日後的親密關係影響很大。不同的依戀風格會有不同的內在信念不同的情感外化。
在書中講到一個長期的跟蹤研究,“男性如果兒時生活在親密關係的家庭中,那麼到了七八十歲時,他會與配偶更親密。”可見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止要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父母的愛,和諧的親密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講到精神疾病的時候,我們可以得知,遺傳氣質會有影響和過往經歷的作用,人際關係也是逃不開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良的關係中,人們的參與能力會受到影響,對於需要合作的涉及到共同意向的活動時,彼此意向不同,人就容易陷入到沮喪、恐懼和失落中。
在講到我們是怎樣理解別人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共情的重要性。
“當一個人感到疼痛的時候,他的某個大腦區域會被啟用,而當他得知心愛的人處於疼痛中時,這一區域也會被啟用。”
所以,共情有大腦基礎,也根植於體驗之中。我們不是孤立的個體,與他人的聯絡必不可少。研究還發現,如果看到別人做出厭惡的表情,我們也會感到厭惡。當看到別人微笑時,也會微笑,這就是映象神經元的作用。這也說明,我們不單單是我們自己,而是與他人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我們。這也讓我們知道,情緒是需要分享的,不管是什麼情緒,也是與他人融合的方式之一。日常的交流,也是調節情緒,減少抑鬱的有效方法。
在《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有這也一句話,“由於人類是社會動物,有些問題並不與物質世界相關,而關乎我們對這個社會世界的理解。”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我們主觀認為的世界。透過學習心理學我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大腦構成、情緒來源、行為背後的原理、人際關係的意義、愛的定義等等,可以說是關係到我們自身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認識自己的思維特點,讓自己心智更加成熟,同時,也瞭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感受別人。不止是因為人類有共情的特點,更是我們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與別人合作、聯絡感情,如何更好地傳遞對下一代的愛。
而《人類的自我發現之旅》這本書,正是作者收集了眾多的突破性有研究,用簡潔易懂的文字,帶領我們進入神奇又實用的心理學領域,瞭解心理學並從中獲益。這本書作為心理學的入門書籍非常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