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成長的過程中,人類缺乏幼兒時期的記憶。小時候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父母的回憶中,自己反而一無所知。記得我小時候就有一些特別的事,據家裡長輩說我小時候就十分重視自己的東西,有時候玩熱了會脫下衣服放在地上,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我回家或者去幹別的事情,都會把衣服順手拎走。成年後看待這事覺得很正常,然而對於老忘事的幼兒來說也算不容易。然而我自己對這事卻沒有任何印象。

對於童年的生活總是缺乏連續性的記憶,往往只有一些碎片化的記憶,這往往是那些比較強烈刺激導致的。再說到我小時候的一件事,有一次村裡看電影,父母把我哄睡著之後把我放在家裡去看電影,然後半夜我自己醒了,結果被牆紙上的圖案嚇到了,大聲哭喊著直到路過的長輩聽到叫回了我的父母。然而這件事之前或者之後的事情,卻缺少記憶,僅僅是記住了這個留下一點點心理陰影的事。

人們在回憶自己生命早期的事件時,常常無法想起清晰的細節,這種現象被稱為“童年失憶症”,通常在回憶自己0-4歲的生活經歷的時候,經常是十分模糊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人忘掉的多是情景記憶,也就是生活中某件事發生的時間場合等敘述性的記憶,然而有一些知識型的記憶卻能夠記住,比如怎麼用勺子吃飯、怎麼走路。童年失憶症的發生和人大腦的結構的發育相關,也和大腦的不同神經區域有關。

人類作為最聰明的物種,腦子太發達了,導致腦袋直徑比較大,加上人類演化為直立行走,生理結構使生育變得困難,因此人類的胎兒腦袋在胎兒時期不能得到充分的發育,比如保證體溫調節、呼吸、心跳,這樣胎兒就已經可以在體外生存。此時大腦的神經元數量、神經元突觸的數量遠不如成人的水平,在出生後也需要漫長的發育,大約到12歲的時候,兒童的腦神經元數量才接近成年人的95%。腦容量的不足使嬰幼兒的觀察、記憶能力受限。

人類大腦的海馬體在記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嬰幼兒時期腦神經元和海馬體建立的聯絡較少,外周感覺器官獲得的資訊在腦中形成感覺後,無法全部輸送到海馬體,因此造成了記憶的缺失,造成嬰幼兒的記憶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片段記憶。只在一些強烈的刺激中,海馬體或許可以得到充足的刺激,因而保留一定的記憶。而記憶的形成也需要經過重現等過程,幼兒腦發育不足,知識獲取也非常受限,因此對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缺乏理解,難以形成長久的記憶,容易在短時間內遺忘。

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情景記憶並不重要,比如今天吃了啥,某一天吃雞腿時自己有多高興。這種記憶無關緊要,而成長的過程中教育的意義就非常重要,大抵是透過不斷重複的方式使一些很重要的知識點在幼兒的腦中形成持續的刺激,這樣在少年時代就會形成牢固的記憶。比如小學數學的基礎之一是乘法口訣,需要經過反覆的記憶才能記住,但是一旦形成記憶後,在後續的學習中就很容易透過算是計算出更為複雜的數學問題。

在記憶方面的另一個特定是情景記憶較容易忘卻,而知識性、技巧性的記憶卻更容易保留。一些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連自己的親人都忘記了,但是卻能夠記住怎麼使用筷子、怎麼吃飯、怎麼走路。原因在於記憶中樞的區別,情景記憶主要在海馬體,而技巧性的記憶則存在於基底節,在高等動物和人類,這些神經結構與大腦皮層和小腦共同起到控制和調節運動的功能。基底核被稱為一組皮層下的運動中樞,一旦記憶產生就很難消除,除非相應的腦結構被損壞,要不然其中的記憶會終生保留。

對於人類來說,童年時腦發育的不足並不影響人類的生存,主要在於人類幼兒雖然很蠢,貌似除了吃喝啥都不知道,可是人類的成年個體對於世界卻有更為清晰的認知,他們會保護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呵護、教育孩子。對於現代人來說,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仍然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言行有很重要的影響,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老師能傳道授業,但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卻也離不開父母的影響。

14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少了這一步,自閉症孩子的訓練就只是個“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