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出“自卑情結”它是指一個人面對無法處理和無法適應的事,所表現出來的不能處理和表現的情緒。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一個人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卑,正視自己的自卑,用自卑來驅使自己成長進步,自卑就可以成為你人生路上的一塊基石。反之,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看待自卑,產生壓抑抗拒的情緒,自卑就會成為你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嚴重影響到了生活工作及學習,就會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自卑的人

一、一個人自卑有哪些表現?

1.不敢表現自己

自卑的人,尤其在人多的社交場合不敢發言,害怕自己說錯話,害怕別人看到自己身上不好的地方,把自我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中。擔心會遭到別人的否定,喜歡把自己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2.不敢嘗試新鮮事情

不自信的人,面對未知,不確定的事情不敢相信自己有勝任事情的能力,認為這是別人能夠做的事情,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做不了。無法承擔嘗試後失敗所帶來的結果,這種人在現實中很容易錯失機會和進步。

3.對周圍的人和事很敏感

自卑的人很容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不斷地思考自己哪裡出現錯誤了。當得不到別人的認可時,他就自認為自己一文不值,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口中。除此,自己一旦做錯事就斷定自己再也做不成功,習慣性地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籤。

內心敏感脆弱的男人

二、自卑的根源有哪些?

1.原生家庭的教育,成長環境

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與原生家庭的教育,成長環境是相關的。小時候,父母經常性地批評孩子,或希望孩子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不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就會表現出父母眼中的那個喜歡乖巧聽人話的孩子。日後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自卑,擔心怯懦,失去對事情的判斷能力,聽之任之。

2.太過於注重結果

自卑的人,面對不確定的事太注重結果,害怕自己會失敗,無法掌控失敗帶來的後果。在還未開始之前不敢的嘗試,對於不可控的事情產生過度的緊張情緒。

3.過度依賴

自卑者會將自己的重心偏移到別人的認可,讚美中,好像自己感覺到開心是別人給的。當聽到別人認可,讚美的話語就會不自覺地開心起來。反之,聽到批評,苛責的話就會想著如何要改變自己,這種過度依賴的心理讓自己變得很沒有主見,始終活不出真實的自己。

4.過於追求完美

我們說每個人都有不足和缺點,自卑的人對自己有著嚴苛的要求,事事處處要求得體,求全責備是沒有必要的,對自己的期待過高。當與自己所預想的要求達不到時,就給自己扣上失敗的繩子。

給自己貼上失敗標籤

三、如何擺脫自卑的心理,總結了這五種方法

1.走路時抬頭挺胸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身體姿勢與心理狀態是有奇妙聯絡的。走路時抬頭挺胸,快步走,想要矯正頭腦先矯正姿勢,並且挺胸的時候呼吸會比較順暢,而深呼吸是管理壓力的有效方法。抬頭挺胸,目視前方讓自己變得自信,行為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從而消除自卑感,保持進取向上的心態。

2.正視對方

與人聊天時,不要過分地在意自己的語言,動作,眼睛正視著對方,顯得你很真誠,讓對方知道你是個真實的人。那麼你的注意力就不會放在我很自卑,我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而是保持一種順其自然的狀態,不過就是同別人聊天而已。

3.將自己暴露在一個恐懼的環境

自卑的人在人多的社交場合會下意識地逃避社交,害怕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被看到不好的地方,寧願蜷縮在一角落中。所以要把自己暴露在一個你內心感到害怕恐懼的環境中。如你要當著大庭廣眾面前演講,把你想發表的觀點說出來,即便大家不贊同,那也能夠使你改進過來,只要敢說,練習多幾遍就沒有什麼。

4.接納自己

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這點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是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原因是缺點會帶來痛苦的情緒體驗。挫敗感,被否定,失敗。

缺點也是我們身上的一部分,接納不是認同,而是允許你的存在。接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允許缺點在你身上的存在,承認它是你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帶著排斥的情緒,認為缺點和不足不應該在自己身上存在。

這樣我們才會變得理智和客觀,進一步地深入瞭解自己。化解自己的缺點,化解不了就接納不完美,在優勢上努力提升,挖掘自我的價值。

5.肯定自己

羅森塔爾效應也叫期待效應,是指一方對另一方一直保持較高的期望會引發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我們應做到肯定自己,每天可花五分鐘的時間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即你正如你所思,我很棒!別人能夠做的事我也可以,我很輕鬆地獲得愛與支援……用這一些積極的話語鼓勵自己,朝好的一面去想,從而增強自信,消除自卑。

肯定自己 積極的心理暗示

結語:克服自卑的心理需要時間,慢慢來,保持適度的自卑,努力地讓自己進步,放大自己的優點且正視自己的不足。

願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個有自信的人,認真地傾聽自己,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the end--

18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被拒絕的親密背後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