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在認知上有一種要形成穩定連續的世界觀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往往會歪曲事實
比如:
刻板印象、光環效應、證實偏見等等。
就像很多人看到位長相清純的美女,立馬就先入為主的覺得她是個好人。
2.登門檻效應
想讓別人答應你一個較為困難的請求,就先請求他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之後再表明真實請求。
其實,我願稱之為“得寸進尺”效應。
3.巴納姆效應
人們更傾向於相信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性格預測,而不管這個預測是不是真的準確。
如果你兄弟的女朋友劈腿了,你安慰他:
“專一的男生就是容易受到傷害。”
他絕對會深信不疑。
同理,某些網上算命、性格測試也是這個原理。
如果你能堅持看到這裡,說明你是個很富有同理心,且善於傾聽的人(瞎扯淡)。
4、鳥籠效應
假如某個人無意間得到一隻空鳥籠,他一般會為了用這隻籠子,再買一隻鳥回來,而不直接把籠子丟掉。
這個效應,指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後,會不自覺的新增更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你送女朋友一對20塊錢的耳環,她很可能為了搭配這對耳環,去買500塊的衣服。
5、破窗效應
當你正在學習某個東西的時候,有一天突然覺得太累了,想休息兩天。
然後……多半就沒有然後了。
6.錨點效應
把一件上衣定價為100元,把包含這件上衣的套裝定價為150元。
這時顧客就不大可能會只買上衣,而是會選擇套裝。
商家把一件看起來不咋滴的上衣定價100元,或許就是為了讓我們去買套裝。
7.曝光效應
人對自己越熟悉的事物越喜歡。
所以喜歡某個女孩子的話,就多去她身邊刷刷存在感、多看多聊,才能日久生情。
8.尾數定價原則
這條是我從女朋友的經濟學書上看來的。
價格裡帶著99字樣的商品,會更有廉價感。
99和101的商品,即使只差了2塊錢,但大多數人會選擇99。
2199的物品比2000整整貴了10%,卻會有「只貴了一丁點」的錯覺,於是一下子多花去200塊。
9.波特定理
總盯著別人的錯誤,本身就不正確。
如果你身邊的人,每次吵架都要提起陳年往事,那很難說你們的感情還能維繫多久。
10.控制錯覺
認為各種隨機事件受人的影響而變化。
比如賭博、看黃道吉日、抽獎播放《好日子》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