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婚姻中的性與愛是否應該統一,一直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對於柏拉圖式戀愛的支持者來說,有愛無性的婚姻即為純粹,即為真愛。
文學家木心對於婚姻中的性與愛說過這麼一句話:“性無能是小事,愛無能是大事”。可放眼現實生活中,有性無愛的婚姻並不是大多數人想要的,有性無愛的婚姻充斥著更多的隱患。
一項資料表明:在快樂的婚姻中,性貢獻了15%的幸福感,而在不幸福的婚姻中,85%的不滿意來自於性,那麼什麼樣的性生活才能維繫一段優質的婚姻關係,夫妻間性生活的最佳頻率到底是多少?
一般來說,二個人產生情愫的原因來自於兩個人的親密接觸,這種親密接觸滿足了他們的天性和本能。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性需求(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在需求階梯中處於最低端。
而個體對於愛的需求被他排到了五個基本需求中的第三個,高於生理需求,而只有低階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個體才會傾向於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
毋庸置疑的是,性需求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原始時期的人類,還沒明白什麼是愛,迫於體內繁殖的需求,男性與女性開始結合,這種天性也流淌在人類進化的各個時期。
男性與女性雖然都有著本能的性衝動與性需求,然而男女兩性之間的這種性與愛其實存在一定的差異。
兩性之間的性心理差異:性與愛的統一與分離對於性,對於婚姻,男女或多或少存在差異,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男人是否可以性愛分離,因為一般來說,女性的愛與性是一體的。
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說,如果與自己發生性行為的男性不是她所愛的人,她會本能的產生抗拒,對這種行為也會感到厭惡。
對她們來說,如果自己不愛他,那麼這種性行為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折磨,她們的性必須伴隨著愛,大部分時候她們是先有愛再有性。
與女性不同的是,男性愛一個人就會對她的身體產生想要親密接觸的渴望,這種渴望就是性,男性的愛與性幾乎是共生的,但是在某些時候的性行為甚至不會涉及到愛。
有一個段子雖然很誇張但是也是事實,女人會拒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進行性行為,男人在開燈的時候會拒絕不喜歡的人,不過關燈之後喜不喜歡都一樣。
對於男性來說是可以接受自己有多個性伴侶的。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原始時期男性需要繁衍更多的子嗣,以便保證自己的血脈可以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界中有更高的存活率。
而女性一般很在意性伴侶的質量,而非數量,因為在繁育後代這方面,女性顯然比男性更加在意,因為不管怎麼樣來說孩子的母親一定是自己。
所以,女性更加在意自己的伴侶是否能夠給自己的後代提供更加優質的成長環境和發展潛能。
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女性被賦予的角色都比較被動,自然而然的需要自己的伴侶能夠給自己的後代提供更加優越的生活環境。而大部分男性不會過分注重自己的伴侶是否能給自己提供好的生存環境:
一方面是傳統文化的影響,普遍要求男性成為頂天立地、有能力、有才幹的角色,一方面也是這種對男性的期望,讓很多男性為了滿足自己的面子或者是期望要求自己更加有用。
這兩種不同的性心理,也是人類在自然界中進化而來的產物,一般來說,個體出現的某些心理必然和現實有一定的連線,也就是迫於現實需求產生某種心理。
雖然兩性存在一系列的性心理方面的差異,但是當兩個人結為夫婦時,這些不同與差異也會慢慢地磨合成最適合二人的生活方式,這其中也包括了最佳性生活頻率。
毋庸置疑的是,維繫一段優質的婚姻關係是需要性的,那麼,在一段婚姻中兩個人的性頻率與愛是否存在一定的關係呢?性生活越多,就會越相愛嗎?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大學的研究:探尋婚姻中最佳性生活的頻率
為了研究性生活的最佳頻率是多少?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很奇葩的實驗。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大學的四位科學家為了找到最佳的性生活頻率,用對比實驗的方式,嚴格篩選,選出64對擁有相同的背景變數的夫婦,儘可能的減少無關變數帶來的實驗誤差。
實驗中的自變數是性生活頻率,因變數是性生活頻率變化下帶來的幸福感變化。
研究人員將其中的29對夫婦劃分到實驗對照組,維持原有的性生活頻率,剩下的35對夫婦劃分到實驗組,被要求將他們的性生活頻率翻倍,如果原本是一個月N次,則調整為一個月2N次。
這次實驗持續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實驗者採用遠端問卷的方式來了解被試的性生活頻率,性慾望,幸福度,性生活滿意度等等。
研究人員將這64對夫婦的資料進行記錄整理後,製作成一系列圖表,根據圖表所顯示出來的資料再進行整理與對比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對比:情緒對比,愉悅感對比以及慾望對比)得出以下資料及結果:
愉悅感對比圖表
在愉悅感對比圖表中,三個月以來,實驗對照組的愉悅感均值是6.1,實驗組的愉悅感均值是5.6,愉悅感程度明顯低於實驗對照組,性生活頻率翻倍以後,這34對夫妻的幸福度與愉悅程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而對照組的愉悅感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性生活的頻率增加會導致愉悅感的下降,換言之,不是性生活次數越多,越幸福。
情緒對比圖表
在情緒對比圖表中,近三個月來,實驗對照組的情緒均值為12,而實驗組的資料均值僅為9.5,明顯低於實驗組對照組,也就是說性生活的頻率增加以後,夫妻間的情緒並沒有隨之而變得更加積極,相反還變得更加低落,結果表明,性生活與情緒提升不存線上性關係。
性慾望程度對比圖表
同樣的,在性慾望程度的對比圖表中,實驗對照並沒有明顯的變高或者變低,倒是實驗組的資料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並且隨著實驗時間的變化,後期34對夫婦的實驗組的性慾望均值明顯的低於實驗對照組。
也就是說,隨著性生活頻率的增加與翻倍,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會產生更高的性慾望,相反性生活的頻率增加帶來了對性生活的無感或是厭煩。
綜上所述,這三個方面的對比資料及結果都顯示出性生活頻率的翻倍並沒有讓夫婦二人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也就是說性生活頻率與幸福度不存線上性關係。
倒是維持原有性生活頻率的夫妻體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或者說維持了原有的幸福度,沒有發生明顯改變。
幸福度與性生活頻率雖然不存線上性關係,但是它們存在一種類似於拋物線的關係,當性生活頻率達到一個值的時候,夫妻二人會體驗到最大程度的幸福,一旦超過這個頻率或者低於這個頻率都有可能讓他們體驗到的幸福感有所下降。
這個實驗也從側面印證了維持婚姻的最佳性生活頻率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因人而異的,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理論上,每一對夫婦都有屬於自己的最佳性生活頻率。
關於性生活頻率的標準並沒有唯一答案,維持優質婚姻的最佳性生活頻率需要兩個人進行不停地磨合與探索。兩性不盡相同的性心理也導致了彼此要互相磨合,才能維持好一段優質的親密關係。
也是由於人的天性使然,大部分有性無愛的婚姻很難維持長久,這也是長期分房睡與分居的夫妻為什麼容易離婚的原因。
不可置否,性生活可以給婚姻帶來一定愉悅感和幸福度,而婚姻中最佳的性生活頻率也需要自己去把握。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心徒使者
參考資料:Flynn, K. E., Lin, L., Bruner, D. W., Cyranowski, J. M., Hahn, E. A., Jeffery, D. D., … Weinfurt, K. P. (2016).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Sexual Health to Quality of Life Throughout the Life Course of U.S. Adults.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13(11), 1642–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