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內有針孔攝像機的案例並不少見,但攝像機背後有達多達百人觀看,這個橋段簡直連小說都不敢寫。
那些隱藏在小小攝像機背後的猥瑣面孔,他們都在想什麼?背後究竟蘊藏著什麼樣的動機呢?
有不少觀點認為,他們像電車痴漢一樣,都是由性衝動引起的。
雖然該說法確實是不少偷窺狂的動因,但作為全部理由而言似乎略顯單薄。
如果只是出於性衝動,那為什麼不去選擇更直接更能解決生理需求的片,而是跑去看說不定還沒有刺激鏡頭的酒店“直播”呢?
抱著這樣的疑惑,小烏開始找起了資料,果不其然,偷窺背後涉及的心理成因確實並不簡單。下面給大家帶來4點論據。
先不要急著開罵,我可沒說想要體驗不同人生就等於偷窺。我只是在說,偷窺的人一開始也跟大部分人一樣,都只是想要體驗下不同的人生而已。
而且偷窺不僅有關於性方面的偷窺,也有許多隻是熱衷於偷看別人隱私的偷窺。
但偷窺的內容在法律的量刑上並沒有進行區分,按違法程度一併處置。
正常情況下這種想法是可以透過關注娛樂圈八卦、看電視劇、傳記或小說等其他途徑進行合理合法釋放的,完全不用鬧到偷窺的程度。
所以究竟是怎樣的動機使得他們以身犯險,幹下不法之事的呢?這就得說到下面的這幾個動因了。
2、對權力和關注的變態渴望。很可能本身非常需要關注,卻有著長期自我壓抑的性格。
通常偷窺者都有其心理成因,多發於青春期、童年裡有心理陰影的男性群體中。因此也有說法將偷窺歸納為一種心理疾病。
而偷窺這種能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之下,完全掌握對方私密資訊的行為,也滿足了該類心理的需要。
當然絕不是說要把偷窺行為和這類性格聯絡起來。只是在這種自我拉扯、難以宣洩的狀態下,更容易形成和爆發偷窺行為。
3、自我保護機制的扭曲,偷窺狂很有可能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所處的生活環境非常不安。
看到這點或許你會跟剛開始的小烏一樣滿頭問號,但實際上這確實是個普遍認可的觀點。
因為如果偷窺當做一種神經病症來看,那麼精神分析學創始人之一弗洛伊德就有話說了:
每位神經症患者都會有自卑情結。……如果他認為自己軟弱,他就會進到一種使他覺得強大的環境中去尋求庇護,而不是想辦法讓自己本身變得強大……但是不管他怎樣自欺欺人,他的自卑感都是存在的。——《自卑與超越》
因此,偷窺狂本質上是對周遭環境抱有極大不安感的。
人在面對危險環境時,第一反應便是用視覺獲取儘量多的情報。放在偷窺狂身上也一樣。
對於他們而言,能夠窺視他人的隱私情報既證明了他們的“強大”,也側面證明了他們所處環境的安全,這對於他們潛意識裡的自卑情結起到了安慰劑的作用。
4、強壓抑之下的反向心理,也就是“你越不給我看,我就越想看”。
這個成因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造成這種成因的緣由說起來比較複雜。根據百度的定義如下:
指個體或群體在一定情境下,具有一種違抗他人或社會的建議、要求或命令的傾向,表現出與之相反的態度或行為。亦稱逆反心理。
這個應該最好理解,大家都有過反抗期吧?跟那種心理一樣的。
但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就能為這次“百人偷窺針孔攝像”的案件得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一個人也就罷了,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酒店針孔攝像頭裡的影像?”
那為什麼偷看人住酒店,會有那麼多受眾?住酒店這件事有這麼神秘嗎?他們是都沒住過酒店嗎?
事實是,還真有這麼神秘。住酒店這件事情普遍在現代人眼中看來,是個帶有點顏色的話題。
因此那些人點進“酒店直播間”時,我相信他們都想著肯定會發生點刺激的場景。
先不說住酒店實際上根本沒什麼好看的,就算真的有刺激的事,個人認為也完全沒什麼看點。
不就是那檔子事嗎?兩個人一個炕,有什麼可看。只有越不瞭解的人,才會越想看。對於懂的人來說,就算人家住在隔壁,也絲毫沒有了解的想法,只會擔心晚上的睡眠質量。
據網上資料說弗洛伊德還有個這樣的觀點:
兒童透過窺探父母隱私來了解自身來歷,是一種成長過程中的正常欲求。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破解了父母的全部情感隱私,從理論上講,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將不會過分熱衷於別人的隱私。只有那些兒童期窺探欲沒有得到足夠滿足的人,到成年期後才會瘋狂地窺探別人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