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靜是賀頓的來訪者,年輕漂亮鋼琴彈得好,不瞭解她的人都會覺得這樣的女孩一定過得很幸福,但是她知道自己病了,暴飲暴食之後再去摳吐,她需要幫助和治療。
蔣靜:神經性貪食症
我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我悄悄問過醫生,神經性貪食症,其實我去過幾次醫院,我每次嘗試向醫生解釋我的感受,還有我行為上的變化,他們都很不耐煩,只想給我幾瓶藥,趕緊換下一個病人。
賀頓處理的方式是聚焦蔣靜在高危情境中的想法和感受,將這些想法感受和行為有意義地聯絡起來,找到暴飲暴食的根本原因:當她感受到憤怒、焦慮和難過,這是導致暴飲暴食的情緒狀態,
心病還需心藥治,蔣靜不是一個沒有知識和嘗試的人,她的心裡壓力是來自於跟母親的關係,她不知道怎麼去處理跟母親的關係。
蔣靜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性,以愛之名從小嚴格要求蔣靜,導致蔣靜對自己完全沒有自信:我覺得我是一個失敗者,我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她說我是失敗者,反正她說是就是吧。
賀頓告訴蔣靜這是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現在要做的就是找出那些對蔣靜暴飲暴食有影響的自動想法,也就是功能失調性想法。
因為別人的評價,引發自己不好的情緒,引發自己的暴食還有摳吐,你覺得這樣值得嗎?
別人怎麼說我不在乎,她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媽媽不是要保護自己的女兒嗎?她每天這樣貶低我,把我貶低得一無是處,我都覺得快要沒有自尊心了,我覺得我都不配做一個人了,我覺得自己的生活爛透了,都怪她!天底下還有哪個母親會像她一樣每天換著刻薄的話羞辱自己的女兒嗎?
蔣靜,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們不屬於彼此,賀頓分析蔣靜母親的動機,不斷開啟蔣靜的內心,讓她更瞭解自己,從這段交流中作為觀眾真的非常有代入感,其實很多人都曾經遇到過來自父母的“貶低”,他們可能是為了激勵你,或者是在責備你,但是你真的也會因為這樣的話受傷,最多是,沒有到達蔣靜這樣的程度。
五歲開始練琴,每天練習十小時,張女士提起女兒的成才之路洋洋得意。
蔣靜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您的辛勤付出。一般人只知道學習音樂的孩子非常用功刻苦,往往忽略了家長,為了孩子的前程,您是對的。
自己的孩子還是自己最瞭解的,旁人說得再多,耽誤的也不是他們自己的孩子。
葉家輝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在賀頓家安裝了監聽裝置,知道賀頓的工作和生活,這已經觸犯了法律,他為什麼要去破壞賀頓的工作,去幹擾來訪者的治療?是為了讓賀頓身敗名裂還是在事業上遭受挫敗呢?
也許時間久了,你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治療師。我覺得再跟你交談幾次,我很有信心帶你走出困境,心理學是雙刃劍,我甚至覺得葉家輝代表了一個反面,有人用科學在治癒人,但也有人用科學在傷害人。
越看越上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