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宋清輝的兒子,從17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為什麼他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中,還會選擇這樣極端的方式呢?
宋清輝先生認為過重的學業壓力、“唯分數論”以及自己沒有及時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問題是造成孩子墜亡的主要原因。
其中真正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現在有很多孩子都面臨心理問題的傷害。
01
心理問題的傷害
衛生部最近的一份統計表明,我國有20%的中小學生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其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中小學生有4%。
主要表現是抑鬱症、學校恐懼症、孤獨、焦慮、自卑、人際關係差等。
而一部分孩子之所以會面臨這些心理問題,離不開父母的影響。
某乎上,一位網友說:
“每次從宿舍回到家,父母總是問我學的怎麼樣?考了多少分?
從來不會關心我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在學校遇到什麼開心的事情?
他們眼中只看得到分數,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如果我的測試分數不好,他們的臉色就會變得很差,導致我現在放假完全不想回家。”
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在人的一生中,孩子是從父母那裡學會說話,認識周邊事物,所以孩子的性格和行為都深受父母影響。
因此,如果父母不會教育孩子,總是無意識地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那麼這將是孩子一生難以抹去的痛苦記憶。
02
父母要懂點心理學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彭凱平曾說:
“我們教育最大的缺陷,是我們不學心理學,這讓很多孩子,沒有找到快樂幸福的能力。”
很多父母過分注重孩子的成績和個人競爭能力,卻忽視了孩子的幸福快樂,所以導致很多孩子有了心理問題。
如果,父母能夠懂點心理學,那麼會有這2個好處:
1、改變教育孩子的思維
不少父母都說自己教不好孩子,用盡了所有的辦法,孩子還是那麼頑劣不堪,最後只能動用暴力手段。
但實際上,這是因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思維進了死衚衕,所以認為自己已經走投無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例如,給孩子立規矩——要孩子將所有亂放的玩具都放回原處。
很多父母都遇到了困難,發現孩子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難堅持下來。
但是當父母知道了心理學上的“登樓梯效應”。
就知道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不應該首先就訂得那麼大,而是一步步的制定目標,就像上樓梯一樣。
可以先跟孩子說:“你收拾客廳的,其他的我來收拾。”
等孩子適應了一段時間後,再逐漸加大孩子收拾玩具的範圍,直到所有的玩具最後都由他一人收拾。
2、更加理解、尊重孩子
現在的孩子和過去的孩子有一個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他們需要更多的話語權和情感交流。
因為很多孩子已經不缺衣食,所以他們思考更多的問題是精神方面的。
而不少父母習慣性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忽視孩子真正的需求,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
然後自己獨斷專行,這樣下去,孩子怎麼可能不會出現心理問題?
當父母知道一些心理學後,就會知道孩子不是無理取鬧。
而是因為這是他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然後主動去尊重、理解孩子,那麼孩子自然不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03
心理學真的對孩子有用?
相信有不少父母,還是對於心理學存在一定懷疑,心想真的這麼有用嗎?
要知道,心理應激微反應專家姜振宇博士曾說:
“懂點心理學,能解決孩子90%的難題,剩下10%的問題,則會迎刃而解。”
他“讀心”正確性高達80%,能夠真正讀懂孩子,這就是因為他了解心理學。
當孩子沉迷遊戲、忽略學習,導致孩子成績不斷下降。
這時候應該怎麼做?
姜振宇教授在發現自家孩子面臨這一問題後,就提出了“成敗效應”,然後做出了這三步:
1.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現狀,讓一家人不被負面情緒所控制;
2. 降低學業難度,讓孩子慢慢做出題目,提高他的信心,然後再升級難度;
3. 不給孩子太大壓力,讓孩子對學習保持熱情,領孩子主動去學習。
孩子也逐漸從遊戲中脫離出來,主動放棄了打遊戲,而是選擇去學習。
可見心理學對孩子的教育起著重要作用!
它教會爸媽讀懂孩子行為,然後學會引導孩子,最後整個家的幸福感也被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