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就提出:
嬰兒從剛出生開始,就是弱小無助的。
他需要完全依賴成年人,他們意識到父母力量的強大。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強大的,是為他們擋風遮雨的大樹,是不可忤逆的,是不容許被挑戰的存在,因此當孩子不如父母那麼優秀的時候,他們的自卑感就會直線上升,不止如此,外界也會為孩子帶來極大的壓力,就如同那些剛娛樂圈的星二代一般,當孩子沒有超越長輩的成就或者沒有與之比肩的能力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被冠為“XXX的兒子”等稱呼,哪怕是他們已經比大多數人要優秀的多了...
所以,嬰兒時期的不允許挑戰、不容置疑就為長大後的孩子埋下了自卑的種子,現在社會的壓力給每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兒童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畢竟大多數心理問題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點點累積的,自卑也是一樣,過度自卑的孩子長大後是不積極的、不Sunny的也是難以在社會上發光發亮的。
心理學家肖恩庫珀總結出了孩子過度自卑的8個表現,提醒家長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總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作比較
看的到他人的閃光點自然是好事,但是隻看到他人的閃光點並覺得我不如他這就是自卑的表現了,這類小朋友只關注於他人的“最佳品質”,從而覺得“自己很差”,其實在這類小朋友身上也有別人比不上的“最佳品質”,但是他們卻看不到,因此帶給自己的只有滿滿的自卑感。
試圖掩飾自身缺點
大部分胖姑娘都喜歡穿寬鬆肥大的衣服來掩蓋自己的不太滿意的身材,一年四季衣櫥裡都只有黑色系衣服,而有部分胖姑娘,她們喜歡穿各種各樣的小裙子,衣櫥裡的衣服款式多樣、風格各異、顏色不同,她們不會以為自己的胖就只穿長褲長袖,而是根據天氣與心情來選擇穿著,這就是自卑與不自卑的的區別。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而自卑的孩子會一直緊盯自己的缺點,他們會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去掩飾。他們害怕自己的缺點被人發現,害怕別人對自己缺點的評價,但是這種掩飾往往會讓孩子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自卑。
順從行為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社會等級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你內心的行為和感受通常取決於你對自己社會地位或地位的看法。自卑的孩子會把自己置於社會等級的底層,他們習慣性的順從他人的意見,在發表意見以及做事方面沒有底氣,這種情況常常產生於家長總是否定孩子的家庭環境中。
過度敏感
小男孩穿了一雙粉色的運動鞋上學,被同桌無意間的說了一句“你怎麼穿了小姑娘喜歡的粉色鞋子”,之後小男孩拒絕所有粉色的東西。當孩子感到自卑時,別人的無意之舉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任何微小的批評都會讓他陷入抑鬱的惡性迴圈中,任何輕微的拒絕或排斥的跡象都會讓他感到非常痛苦。
追求完美與拖延行為
自卑的孩子心思會很敏感,對他人的眼光非常在意,因此自卑的孩子對完美的要求非常高,總喜歡設定過高的目標,所以一旦他們在追求過程中他通常會體驗到自己無法完成目標,於是便害怕失敗、害怕達不到自己的心理預期,便會不斷推遲事情的程序。
對他人評頭論足
過度自卑的孩子總喜歡挑別人的不是,喜歡對他人的行為作出評價,不信任他人,這其實是他們自己的一種“保護機制”,他們會利用這種“品頭論足”的方法為自己找到優越感,讓自己的自卑感能降低一點點。
社交媒體焦慮症
每個人都喜歡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美好的一面,隱藏自己的不太好的一面,當自卑的孩子看到他人的“幸福生活”時,會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糟糕、無聊透頂,絲毫看不見自己生活的快樂總是認為“他過得比我好”...
之所以將孩子過度自卑的幾個明顯特徵羅列出來,就是希望每位爸爸媽媽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不止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