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急性子的爸媽有了一個“拖延症”的孩子是什麼感受,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打吧,心頭肉捨不得。不打吧,會被氣死!

而“拖延症”最顯眼的特徵就是:做什麼事都很磨蹭、不著急。

比如:

寫作業——剛坐下來寫五分鐘,就各種亂七八糟的要求。一會要喝水、一會肚子餓了、一會又要上廁所。原本半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硬生生拖了一個多小時。

吃飯——吃一口玩一下,再來一口吵著看視頻,一頓飯下來的催促十幾遍。

而正是因為上面這些情況的存在,部分家長嫌棄孩子吃飯慢,就親自給孩子餵飯,不讓孩子自己吃飯;嫌棄孩子穿鞋慢,就替孩子穿衣服、穿鞋;甚至少數父母還會幫孩子寫作業、告訴孩子答案。

其實這種種行為,不是在幫孩子解決問題,反而害了他。

在孩子眼裡,我的事情都有爸媽幫我做,我幹嘛要那麼著急做完,自然能拖就拖。

所以,要改掉孩子拖延的壞習慣,自然要對症下藥,從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開始。只有讓孩子認識到,這些原本就是他該完成,任何人都沒有義務去幫他做,他才能漸漸建立起個人責任感。

拖延症有什麼危害

一、懷疑自己

計劃好要去做的事情不能夠很好並且及時的完成,偶爾還好,如果長期下去的話,就會讓人慢慢認為是不是自己身體有這方面的疾病。所以,這也對人的內心有很大影響。開始變得慢慢的越來越不自信,從而對自己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嚴重懷疑。自我否定。

二、精神萎靡

沒精神的意思不是說人的身體真的出現了什麼疾病,而是說會使人精神上出現消極、以及懈怠,難以對事務提起興趣的各種情緒。或是即便有興趣,也不會能盡情的去培養、感受,不去嘗試。

三、心理扭曲

心理會變得較為脆弱,不想面對自己已經失敗的事實。對於旁人善意的勸導以及批評會習慣性出現抵制的情緒,還可能會變得非常容易生氣,會嫉妒身邊比自己優秀的人或嫌惡等各種壞情緒會陸續的出現。

要改掉孩子拖延的壞習慣

1. 別太勤快,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俗話說“懶媽養出勤快孩”,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

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培養責任感。

比如購物時讓孩子幫忙拿東西;讓孩子獨立照顧一株植物,告訴孩子多久澆一次水。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經常忘記,那麼沒有什麼能比一盆枯萎的植物更能教會他什麼叫作責任。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關鍵在於父母的態度和自己的思考。

2. 鼓勵+表揚,百試不爽的良方

國外某機構研究發現,對於3-4歲的小孩子,經常鼓勵孩子解決問題,並在他獨立完成後給予表揚,可以促進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比如:“你剛剛把自己的玩具給小弟弟玩,懂得分享這種美好的品質,小弟弟因為你的分享很開心,你做的很棒。”而不是簡單的說:“真棒,媽媽為你驕傲。”這樣帶著個人感受的話語。

孩子通過家長具體的表揚,知道了自己哪方面做得好、為什麼好。也就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增強了自信心。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小小的“鼓勵+表揚”中,孩子漸漸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

3. 佈置任務+覆盤,試錯中的成長

國外那項研究同時還發現,對於5-6歲的孩子,給他們佈置任務、從錯誤的行為中總結經驗更能培養其責任感。比如,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我很能體會很多媽媽的心情,不是捨不得孩子幹活,而是讓他們動手,後果可能很嚴重、我們可能更累。

但是,孩子的成長從來都是試錯的過程,給他犯錯的機會,告訴他正確的方式,慢慢地他就能夠獨擋一面。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孩子語言爆發期怎麼引導?這幾個小妙招,孩子長大變成“小話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