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糧食市場一片弱勢,玉米震盪,小麥持續陰跌,當前面企收購均價已跌至1.53元/斤,甚至部分地區已經跌破了1.5元/斤的大關。這相比之前1.6元的行情差了不少。
小麥為何跌跌不休呢?
小麥持續下跌主要還是受階段性供需影響。
今年小麥出人意料的量多質好,再加上政策層面透出“口糧不飼用”的訊號,使得小麥供給相對增加。而六七月份是麵粉消費的傳統淡季,企業開機率走低自然採購意願不強,再加上之前小麥價格一直在高位,更使得面企借勢壓價。
另一方面,作為小麥的錨定物玉米價格也一直走弱,小麥與玉米價差一直存在,因此更加使得麥價無力抬頭。
其次,陰雨不斷,上量增加。
今年的天氣一直多變,有的地方熱到發燙,而有的地方卻陰雨不斷。部分小麥主產區一直陰雨連連,影響了小麥的質量和存儲,因此部分貿易商出貨較為積極,使得小麥供應階段性過剩。
第三,各種消息不斷,情緒不穩。
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都離不開情緒的影響。就像疑鄰偷斧,一旦認為價格要漲或是要跌時,這時對市場的任何消息就變得十分敏感。看漲情緒濃時,各種消息容易被解讀為繼續推動上漲,而當看跌情緒濃時,對消息的解讀又常被視作利空。其實絕大部分的消息都是正常波動,大多是心理層面反應過度。
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小麥價格不斷回落。但是跌到何時是個頭兒呢?或者換句話說,小麥的底在哪裡?
小麥的底有3個:
一是玉米託底。
小麥想要不流入飼用,就必須比玉米價格高並形成一定價差,所以玉米價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為小麥託底。
二是種植成本及建庫成本。
去年以來,隨著化肥等價格持續上漲,種植成本不斷提高,包括後期建庫成本也均水漲船高。因此麥價過低時抗價情緒會轉濃。
三是供需支撐。
小麥去年在飼用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替代量約為2000多萬噸,而需求方面隨著面企庫存消耗後續消費增加,對小麥將有支撐。
但是當前來看,小麥利好並不在眼前,也就是說短期內小麥價格回漲還有一定難度,大概率維持弱勢震盪。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小麥退出替代後,需求變得單一,也使得後續小麥重回高峰的概率降低。因此,對於小麥後續走勢要理性看待,不宜過分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