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引言

親情讓我們永遠有依靠的臂膀,有精神的支持。也許親情是這個世界上最“根深葉茂”也最永恆的感情了,所以,我們常會聽到“血濃於水”的說法。

友情的多個階段

小學階段:對於友誼只能用兩個詞概括,“玩伴”、“發小兒”,小孩子根本不懂什麼是友情,就是心裡最本能的想法,他們的純潔只能判斷這個小夥伴是否和自己對脾氣,兩個人是否玩到一塊去,今天你給我塊糖,你就是我好朋友,我們就一起手牽手玩到天黑。

初中階段:15~16歲的花季,或許是“最純真的友情”集中湧現的年紀,友情就像剛剛烤好的麵包,鬆鬆軟軟的、金黃金黃的、冒著熱氣,咬一口,牙齒都是香甜的,沒有人會破壞掉它的完美,因為不捨得,也不會讓時間過去而使麵包幹掉。

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會有個同自己一樣純真的朋友,學業、興趣,互幫互助,整顆心都放在上面。一面為了小矛盾哭鼻子,然後隔天和好如初;一起在夕陽下騎單車回家,兩顆小腦袋碰在一起抄暑假作業,為了一點點的獎勵就彼此興奮得睡不著覺,也有時會很計較桌上那條不偏不倚的三八線之內自己所佔的地盤;湊在一起竊竊私語自己那朦朧的心動,在遇見心儀的學長時互相的輕聲淺笑。

在難過的時候,眼淚都流進彼此的心裡;一起體會花季的酸澀;一起傾訴彼此的小幸福和小委屈,躺在一張床上,聊天到太陽公公起床。純潔也就那麼短短的幾年,沒有負擔、沒有心機、沒有利益的計較。

高中階段:有人說高中的感情最難忘、最真實,其實,隨著現在孩子的早熟傾向,中學生的友情純潔度也時有隨之提前的現象:升學名額的競爭、在異性面前的表現,有些同學心裡會多出一個心眼兒,不再輕易地把感情全部投入進去。

高中的友情更多地成為一種相互的依賴,沉重的學業壓得人有點喘不過氣來,所以必須有一個訴說、解壓的對象。

在這個時期,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起來,可還是不夠成熟,而這就必須要與一個夥伴分析、討論、傾訴。但自己心裡都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底線,只有在真正發生事情的時候,底線才會顯現出來

如果讓自己失望的話就會覺得原來這不是真正的朋友,原來友情很脆弱,原來自己也有一天會被欺騙、被出賣,這是我們在友情上第一次真正的打擊,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所以輸得很慘,索性斷了關係,斷了聯繫,做得乾脆,卻要傷心上好幾個月。

然後覺得我們在傷心中磨鍊了自己,覺得自己好像有一點長大了,我們懂得了現實就像許多大人說的那樣殘酷,但我們卻不會避開自己的傷疤,從那一天被傷害開始,我們開始對感情變得敏感,變得懦弱,變得懷疑,我們習慣把這個稱為“自我蛻變”,學會了保護自己。

但這個時候友情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缺少不了,即使失去了一個,也可以在過段時間後尋找下一個,一樣地用心,一樣地依賴,一樣的感情。等到高中結束,好的那些我們叫他們“家人”,不好的那些我們叫他們“過客”。

大學階段:進了大學,就是踏入了半個社會。有人說,這個時候的友情,又增加了幾分利益的成分,許多人已經無暇再去處理那些有關同學感情方面的瑣碎事,專業、社團、戀愛、兼職活動等一系列事情已經把他們的精力佔滿了,對自己好的人,他們在一起,對自己普通的人,他們抱以淺淺一笑,對自己否定的人,他們從旁走過當作什麼也沒看見。

他們的笑,溫暖陽光;他們的視而不見,冷淡瀟灑。他們已經開始把這些關係定義成“人際關係”,而不是單純的朋友、友情,他們是四年的上下鋪,但可能他們互相看不上,忍受了四年;他們是朝夕相處的同班同學,但可能他們在馬路上見到時,那隻該打招呼的手都沒有伸出來幾次過;他們一起在校園裡走了四年,上課、打飯,來來回回,但可能他們只是夥伴,一個能讓自己看似不孤獨的夥伴。

人們心中有著一個又一個目標,青春激勵著他們每天都在向目標前進,他們不想讓一些現在看來無關緊要的事絆住他們急速前進的腳步,只要能相處得下去,他們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挑起事端,與自己看不慣的人相安無事地過四年,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標誌成熟的成就,一種迎接社會的經驗。

那麼,友情究竟對於你的大學生活,乃至你的整個人生意義何在?是否真像上面說的一樣,在大學時代,友情已退居二線了呢?下面分享兩段相關資料,供同學們自己思考。

愛情

愛情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情感現象。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人們把最美的贊喻賦予她,文學家全是描述“愛”的高手。莫里哀稱“愛情是一位偉大的導師”,巴爾扎克說“愛情是人生最難的學校”。

或許因為愛情太過神秘,心理學家只是在近幾十年才開始研究“愛情”,並創建了幾種關於愛情的理論。斯騰伯格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進行大量文獻綜述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愛情的三角理論。

他認為愛情由親密、激情以及承諾三成分組成。隨著認識時間的增加及相處方式的改變,上述的三種成分也將有所改變,而愛情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會因其組成元素的增減而發生相應的改變。

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情的質量,據斯騰伯格的說法:“三角形越大,愛情就越豐富。”戀愛心理的發展階段大學生戀愛心理一般要經歷理想對象建構、初戀、熱戀、心理相撞調適到感情平靜五個階段。

換位思考

釋迦牟尼說:“把他人當做自己,那麼你還能傷害誰?你還能造成什麼禍害?”“以他人希望的方式對待他”這被稱為人際交往中的“白金法則”。我們如能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以對方為中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那麼,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動機。

在此基礎上的反應,也將會讓對方感到溫暖與關愛、鼓勵與支持。這樣的交往能不讓我們受益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們在交往中要爭取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與同學們和諧相處。

幫助別人

“A friend in need is a good friend indeed!”想必大家都熟悉這句英文諺語,我們漢語裡也有類似的經典,如“患難之交”、“雪中送炭”等,就是在朋友最需要的時候能給予他一點急需的幫助,將會讓雙方都受益,是精神力量的獲得和友誼的鞏固。

其實,在一般人之間的幫助,也同樣能得到良好的回饋,就是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心理學家有研究證明,以幫助和相互幫助為開端而建立的人際關係,不僅使得良好的印象迅速形成,而且彼此的心理距離也會很快地縮短,進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起來。

學會傾聽

在交往中,有時聽比說更加重要,上天賦予我們一張嘴,卻給了我們一對耳朵,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有智慧的人都是先聽再說,聆聽是人際溝通的首要技巧,是取得智慧的第一步。學會傾聽,能使交往更容易和順暢。

聽,就要聽懂,不僅要聽懂對方的言辭,更加要聽出對方的心聲;不僅要對對方的所言予以適時的迴應,如點頭、微笑或說些鼓勵性的話來表達自己的興趣和理解,而且還要總結出對方的言外之意,點出對方的心聲。

專注而認真的傾聽能使人感到被尊重,能鼓勵對方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促進雙方真誠地交流。

印象管理

中國有句古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把這句話用在為人處世上很有道理,但把它用於人際交往,有時候並不一定那麼適合。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眾所周知第一印象最重要、最關鍵,初次見面的二三秒鐘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決定性地影響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而且,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相當難以改變。

如果我們不注意自己與某人初次會面時候的表現,依然奉行著“日久見人心”的交友之道,可能日子還沒來得及長久,我們已經失去了交這個朋友的機會。所以,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很有必要。

結語

在人的一生中,無論是平常生活,還是整個人生,誰都離不開親情、友情和愛情,即使是一輩子都沒有結婚的人,也會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情感。

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是我們生活中很珍貴的感情,它們都能夠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美好的情感和體驗,以及非常寶貴的支持幫助,並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愉悅的幸福感。

8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遇到渣男怎麼辦?甄嬛的反渣男手段,值得每個女人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