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天都會呈現不同的狀態,時而沉靜,時而暴躁,時而理性,時而感性。每一次自己想要改變一些什麼,但是最後發現,自己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來進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是痛苦的。
真相其實是比較讓人難以接受的,畢竟真相的背後才是真實的生活。就像我們羨慕有些人很有才華,但殊不知他背後輸入了多少的知識、看了多少本書、見了多少人、熬過多少個夜晚?這些東西我們沒有看到,我們只看到了表面現象而已。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有三種狀態:兒童狀態、父母狀態和成人狀態。但一般只有成人狀態才能夠讓我們學到新知識。
對於兒童狀態來說,更多體會到的是童年的感受、好的壞的都會有,都會出現。我們會再現過去的情形,再次體會過去的情緒,但是很難學到新的東西。我們有時候會被人說:你怎麼像個孩子呢?其實就是在那一刻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就是一個小孩。
對於父母狀態來說,對於自己來說,往往是帶有一種挑剔和教育別人的模式。我們通常用言語或者行動重複從父母那裡學來的觀念和價值觀。我們會想證明給別人看,讓別人也能夠接受自己的觀念和價值觀。一旦出現這樣的狀態,那麼我們也是無法學習到新知識的,只會讓人覺得自己固執己見。
一旦我們進入到成人狀態,我們會更加了解自己,會思考當下的事情,評估自己的行為,傾聽別人的建議或者看法,不會立馬去拒絕和駁斥。如果我們是兒童狀態或者父母狀態時,我們不需要思考什麼,就是想到什麼就去說什麼。
但是從成人狀態的角度出發,我們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會意識到自己是有主動選擇權的,我們是有力量進行改變目前的處境的,我們是有力量改變自己的。
一個人想要時刻保持成人狀態,其實是挺有難度的一件事,畢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己去承受和承擔很多東西。這些東西是什麼呢?是自我的覺察、是人情世故的通透、是自我的覺醒、是對待事實的不避諱、是對真相的接納等等。
一個人為什麼會出現心理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是處於兒童狀態或者父母狀態,更多原因是自己沉浸在兒童狀態中。面對當下遇到的問題,還是一種兒童思維,而不是一種成人思維。當我們在兒童的時候,我們做出的選擇以及說出去的一些話,別人可能不是很在意,畢竟還是一個小孩。但是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就不是如此了,別人就會覺得此時此刻就不能是小孩子的心態展現出來了。
我們的痛苦和折磨是自找的,我們的幸福和快樂也是自找的。唯有自找到那種自我的價值和存在感,人生的美妙才真正開始。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在這三種狀態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旦我們意識到自己是處在成人狀態時,我們就會願意主動去學習新知識,去接觸新事物。人在接觸新知識和新事物的過程中,就是在成長自己,就是在療愈自己。
相信自己可以計劃、考慮、決定和行動,我們可以理性去處理遇到的每一件事,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都可以為我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