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美國總統走到哪兒,衝突和對抗似乎就會如影隨形,拜登這一屆也不例外。在歐洲,拜登瞄準俄羅斯“開炮”;在亞太,拜登拉攏日韓挑釁中國;在中東,伊朗成為了美國的重點打擊對象。不出所料,拜登上任後的首次中東之行,讓地區緊張局勢驟然升級。據環球網報道,拜登出訪以色列期間,接連數次對伊朗釋放威脅信號。

在與以色列看守總理拉皮德的公開會議上,拜登強調將加深美以兩國之間的軍事合作,並承諾“阻止伊朗獲得核武器”,甚至史無前例地表態稱,“不排除會採取武力手段”。隨後,拜登還宣稱,美政府希望恢復與德黑蘭方面的核協議,但“不會永遠等下去”。

可見,一邊把軍事威脅擺在明面,一邊警告談判窗口可能隨時關閉,這顯然是美國用慣了的“極限施壓”伎倆。對普通國家而言,這或許會對其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然而,與美國“鬥智鬥勇”多年的伊朗,早已看透美利堅色厲內荏的本質。伊朗總統萊西的迴應簡單明瞭:外國勢力在該地區犯下任何錯誤,都將得到果斷迴應。此外,萊西強調,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已經遭遇了“可恥的失敗”,華盛頓方面最好吸取教訓。

值得關注的一個小細節是,當拉皮德詢問拜登“是否為伊核談判設立最後期限”時,拜登三緘其口,最後表示拒絕。儘管我們未曾親臨現場,但不難想象現場尷尬的氛圍,以及拉皮德懊惱的心理狀態。在中東,伊核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不做出實質性讓步,想要實現突破非常困難。因此,拜登只得含糊其辭地表示“不會永遠等下去”,但具體要等多久,他只能沉默以對。

事實上,在美國的綜合國力緩步下降,國際影響力隨之減弱的當下,拜登政府試圖通過強硬手段,拉攏中東盟友遏制敵對國家,乃至不惜武力相對的做法,其實成功率極低,白宮真正下令出兵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僅以當前的美國財政狀況來看,其很難發動一場針對伊朗這種中等體量軍事大國的戰爭,畢竟伊朗的國土面積是伊拉克的三倍多,且今天的伊朗遠比2003年美軍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時的伊拉克要強得多。

另外,對於一票盟國而言,美軍去年從阿富汗狼狽撤軍的場面還歷歷在目,誰還敢在對外用兵一事上輕信美國?因此,拜登此時對伊朗放的狠話,基本也就是一句過嘴癮的“狠話”而已,充其量是擺出強硬姿態,以示對盟國的安撫和支持。換言之,美國被迫在中東進行戰略收縮,又不甘心留下勢力真空,拜登出訪該地區時,就必須“刷足存在感”。至於受到威脅的伊朗,估計根本不會把美利堅的幾句狠話當真……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為什麼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拖延症”嚴重?家長別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