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烤模式”開啟,今年夏季能有多熱?
是“買活蝦提回家都能變熟”的程度。
高溫時間已持續30天,影響人口超過9億人,71個氣象站突破歷史極值,
面對動輒超40度的特高溫,你還感覺只是“熱”和“焦躁”這麼簡單麼?
事實不只如此。
有研究發現,高溫會加重精神症狀,嚴重時還會導致死亡。
高溫是如何影響你的大腦和行為呢?
高溫天氣和精神心理又有什麼關聯呢?
炎炎夏日,精神病患者如何做好防護呢?
高溫天氣會導致心理健康惡化
當我們的環境氣溫在20℃~24℃之間,人們會感到比較舒適,心情愉快。
但隨著氣溫的升高,人的精神和行為將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5℃)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加重精神症狀。
高溫加重情緒問題
高溫影響神經和精神系統,讓人感到更生氣、壓力更大,而且不開心,增加了人們的消極情緒和疲憊感。先前存在精神症狀的人因高溫天氣出現相關健康問題而到急診科就診的風險增加。
一項在澳大利亞的研究數據表明,氣溫在26.7℃以上時,溫度越高,因精神、行為方面問題就診的人數越多,心理疾病總就診量增加7%。與非高溫天氣相比,高溫天氣的住院人數增加了7.3%,其中主要疾病有:情感障礙(如抑鬱症、惡劣心境、躁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與壓力相關精神障礙(如焦慮症、廣場恐懼症、強迫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
暴力事件隨氣溫而上升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高溫與攻擊性行為和家庭暴力的增加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暴力犯罪。
1.溫度越高,暴力謀殺案越多。
國外研究顯示,謀殺行為會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加。
科學家發現,在南非,氣溫每上升1℃,謀殺案的數量就增加1.5%。
在英國,溫度為20℃時的暴力犯罪比10℃時,多出14%。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美國、芬蘭和西班牙等等,都觀察到了暴力犯罪與高溫天氣之間的類似關係。
2.高溫天氣讓人更具有攻擊性。
血清素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化學物質,可以調節人的情緒,有助於提振精神。高溫天氣會影響我們的血清素水平,體內血清素分泌增多,使人群更容易出現易怒、脾氣大、人際關係緊張、攻擊性強等躁狂行為。比如天氣炎熱時,人們更容易使用負面語言,足球運動員也更容易出現攻擊行為等。
另外,高溫環境還會增加睪丸素水平,讓人更具進攻性。隨著白天變長,天氣溫度增加,性侵和家暴事件也越來越多。
高溫天氣損害認知功能
氣溫過高可影響人的認知功能。有研究表明,高溫會降低記憶力測試的表現,損害大腦運行的能力。還有研究觀察到,痴呆患者在酷暑天氣時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增加。
科學家發現,頭部和頸部短時間內,直接在高溫天氣強烈陽光的直射下不會影響認知功能,但長時間暴露會顯著損害認知功能,尤其是大腦在進行復雜、聯合運動的認知任務時,高溫暴曬會讓大腦的認知功能大幅下降。
夏季自殺風險增高
12個國家130多萬起自殺案數據表明,較高的環境溫度與總體自殺風險增高有關。此外,室外氣溫還能影響自殘事件的發生率。
心理疾病患者對極高氣溫尤其敏感,在夏季,他們的症狀可能會因此而加重,甚至造成提前死亡。
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受高溫天氣影響
高溫對心理健康產生了重大影響,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受熱浪的影響。
為什麼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受到傷害?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本身體溫調節功能出現異常,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體溫調節可能會遇到困難,而溫度的變化會改變情緒障礙的症狀。
此外,服用的精神科藥物還會影響人體調節熱量的能力以及他們對體溫升高的意識,這與傷害和死亡有關。比如一些抗抑鬱藥和抗精神病藥,會影響身體調節溫度的方式,讓身體對熱的敏感性增加。
同時,精神疾病患者的自理能力相對較低,生活環境可能會比普通人稍差一些,更難以抵抗高溫熱浪的侵襲。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就是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要格外注意老年人的情況。
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由於身體調節功能失調等,維持身體正常體溫的能力降低,所以在高溫下更加脆弱。我們要高度重視老年人在高溫天氣期間的生活護理。
精神疾病患者應對酷暑“十建議”
● 1.做好心理準備,夏天是精神疾病的高發期,患者和家屬要提前打“心理預防針”,提前做好防範。
● 2.注重心理調節,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倍感壓力增大的時候,要學會及時紓解壓力和情緒。
● 3.一定要按時按量服藥。
● 4.做好防暑降溫措施,空調電扇開起來,不要怕費電,如果沒有,開窗通風也是好的。
● 5.雖然我們常說多曬曬太陽有助於心理健康,但在夏天,還是要儘量避免陽光直射。出門時戴個帽子、穿上防曬服等,減少頭部和頸部直接暴露在太陽下。
● 6.適當補充水分,穿著宜寬鬆舒適,以助於身體散溫。
● 7.勞逸結合,高溫天氣可多加休息,儘量減少外出。
● 8.在飲食方面,要多吃一些清淡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或容易上火的食物。不要飲酒。
● 9.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因為日子變長就熬夜,如果晚上睡不好,中午可以小憩半小時左右。休息有助於抑制負面情緒。
● 10.病情波動時,應及時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諮詢或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