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漢語經常說“我昨天已經看過八遍了”來表示某種“當下的不耐煩”,或者“當下的已熟悉”。這是“典型的過去動作,但影響現在的心理”,所以應該是現在完成時,於是有人將其翻譯成

【例句1 *】I have read it eight times yesterday.

但是【例句1*】這樣的翻譯會被英語為母語的N多人指責,因為它有具體的時間yesterday(用現在完成時是不合適的)。於是有人建議

【例句2】I read it eight times yesterday. (我昨天讀了八遍。)

【例句2】固然語法正確,但是語感不對。因為過去時只是談過去發生的事件,是對過去的事實描述,並沒有強調對現在心理預期的影響。

如果只是昨天讀了,那麼還可以勉強說成“對過去事件的描述”,而強調“讀了八遍”大概率有情緒的,大概率對當下心理預期有影響。

若是摳字眼,"當下的不耐煩"的心理影響是因為"已經讀了八遍",與"昨天"沒有關係,所以下面才是正確的,

【例句3】I have read it eight times. (我已經讀了八遍了。 )

有人可能是說“昨天”是為了強調"時間之近",不是"前天看了八遍", 不是“上個月看了八遍",更不是"去年看了八遍",而是就是剛剛過去的"昨天看了八遍"。這樣與現在的關聯性更強(時間越短,關聯性越強)。

然而,然而,然而,間隔再短,也是昨天。從昨天的“看八遍”結束到現在還是有間隔的,而【例句3】則沒有間隔信息(默認從當下往前推)。

這樣來看【例句1*】,它的yesterday比【例句3】從當下往前推的“時間關聯強度"不是高了,反而是弱了。也就是這個yesterday是“畫蛇添足"(日常交流中說【例句1*】,天也塌不下來)。

如果非要用上yesterday, 那麼這個突兀的yesterday會讓受話人想起從yesterday結束到現在的這個時間段內是否有故事。如果這個時段沒有故事,那說話人為啥不用【例句3】呢?

如果受話人覺得說話人是想表達“昨天讀八遍”是對“從昨天結束到現在某個故事”的影響,那麼就該用“過去完成時”啦,也就是

【例句4】I had read it eight times yesterday. (我昨天已經讀了八遍。)

當然【例句3】沒有時間遠端信息。如果要強調的話,可以用

【例句5】I have read it eight times since yesterday. (從昨天以來我已經讀了八遍了。 )

這樣傳遞的不是“上個月”,更不是“去年”讀八遍。

如果就是愣想表達“我昨天已經讀了八遍”導致“我現在很熟“,怎麼辦?

前面已經說過,"昨天完成的活動"對"今天"有時間隔離,用“現在完成時的隱性推斷性"的邏輯性變弱。如非要表達這樣上述含義,就需要用原因狀語從句啦,

【例句6】Because I read it eight times yesterday, I am very familar to it now. (因為昨天看了八遍,現在已經很熟悉了。)

注意Because後面的原因是陳述過去的事實,因而不需要過去完成時。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沙特吃花椒,贏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