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恐聲症(Misophonia)指的是,患者聽到特定聲音會觸發負面的情緒、思想和身體反應。恐聲症屬於聽覺過敏的一種,是對某種特定的聲音產生恐懼心理的疾病。

由於目前對恐聲症的機制的研究基本還屬於空白,所以定義較為混亂,主要指因正常聲環境而引發恐懼或不耐的一類病症。生理上恐聲症可能與血清素水平下降,上下行聽覺系統或耳蝸有關,心理上則可能與個體的安全感機制和水平有關係,值得關注的是普通人在煩躁、精神疲勞、焦慮等較低安全感水平上,也時常表現出對噪聲耐受度的明顯降低。精神科研究者 Nienke Vulink, Damiaan Denys 與 Arnoud van Loon,研究了一批對特定聲音產生恐懼的志願者,結果發現,有81%的人受不了別人吧唧嘴的聲音,64%受不了別人呼吸的聲音過大,59%的人受不了別人敲擊鍵盤的聲音,而這種“受不了”已經上升到了極度不耐煩甚至產生攻擊情緒。

這種特殊疾病的英文術語和臨床定義有很多種,這充分反映出了我們對這種疾病的瞭解和認識是逐步形成的。目前較為權威的解釋是著名耳鳴專家Jastreboff提出的,他認為:這些個體表現出對普通環境噪音下陷的容忍度,通常描述這種狀態的術語為“恐聲症”,恐聲症可以是漸行的,也可以是突發的,致使人陷入危機狀態。

三位科學家最終診斷出,這是一種新的精神障礙恐聲症。他們還積極促進為這種疾病設置一系列的診斷標準。還勸告了這些聲音的發出者,學會控制音量,因為真的可能會被打。在聽到觸發聲音時,恐聲症患者大腦中的“前腦島皮層”的活動變強了,同時伴隨著皮膚電信號的增強和心率的升高。並且,患者越是感覺某一個聲音刺激能夠引發恐聲症反應,前腦島皮層就越是活躍,對這種聲音的情緒反應也就越激烈。這三位科學家憑藉此項研究成果,獲得了2020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回顧:5個子女先後離世,僅剩的一子不敢贍養母親:她是克子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