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人們時常感到“生活不易”。

煩惱、憂愁、悲傷、憤懣,這些看似平常的情緒,卻影響著人們的一生。

一個人產生了情緒,其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因為一件事,也許是因為一個人,也許是因為自身的得失之心。

任何情緒積累久了都會產生身體上的問題,而人們只有當身體出現問題時,才會去看病,而治病也只是解決身體上的問題,而忽略心理情緒上的問題。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人的病情會出現反覆,總也治不好。

《黃帝內經》提出“形神合一”的理論,認為人的心理現象不僅依賴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臟腑氣血等生理機能為基礎。

例如很多女性在她月經前後的時候特別愛生氣,為什麼呢?

因為女生是以血為主,肝主血,當她月經要來的時候和來月經這中間,氣血不平衡,所以,這時候就愛發怒了。

所以調節五臟可以調節人的情緒,甚至改變人的性格。反過來,心受外界影響產生的情緒又會反過來影響五臟,形成“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長期情緒不良損傷五臟。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會遭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攻擊”。“癌症”與長時間的怨恨有關,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

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身體上的問題,內心的情緒因素不可忽視。

但是,這個道理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因為身體上的病症是看得見的,可以對症下藥,但情緒上的病症是看不見的,因此就造成了用藥不當。

而且,很多人對“對症下藥”有誤解,如果理解成對病情表現出來的症狀,很可能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去除病灶。應該只有針對病症的癥結、根源去用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學經》說:

藥之不當者有三:一曰不查病因,二曰濫施藥攻,三曰未因時施治。

用藥有三種錯誤:

一、在未找到病情根源的情況下,僅依據表徵用藥。

這樣的處理方法無法根治病灶,最多帶來短暫緩解的跡象,但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可能貽誤了治療時間,使病情惡化。

二、胡亂用藥

不懂得藥理、病理,僅僅根據表面的藥效和病症胡亂用藥。

比如,一個人得了普通感冒,你看到了鎮痛的藥物有治療輕度感冒的療效,就用鎮痛類藥物治療,這樣的結果是,藥物對身體的傷害遠遠大於感冒本身。

三、未因時施治

病情發展到了不同的階段,用的藥和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比如《扁鵲見蔡桓公》中表達的就很清楚: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上面說了三種治病不當的方法,其實,這不僅是在說真實治病的誤區,更是在用治病來隱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會造成更大的後果。治病如此,為人處世亦是如此。

那麼,應該如何治病或者說應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一查病因,二合理用藥,三因時施治。

有人說,你說得太籠統,能不能具體點?

凡欲診病者,必先問患者飲食起居,此為身安之所;後言喜怒樂苦,此為心寧之房,再察其變故之因。

也就是說,我們要先找出疾病的起因,給出治療身體疾病的藥方,然後再探究其情緒的問題所在,疏導情緒,從而從內外兩個方面解決問題。

如何疏導人的情緒?我以前的文章多次提到過,如果需要可以自行查找。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

5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無我的認知,四個方面使人心理更強大,具有心理治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