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很詫異自己的一些行為,比如,如果週末就我自己在家,我除了上廁所,能躺床上玩手機一天。而如果家裡有另外一個不管是誰在家,我就很神奇地去拾掇家務,甚至還可能看看書,或下樓溜達一圈。
記得前兩年我忽然決定要考研,我能在上班期間特別精細的利用所有縫隙時間,忙完一項工作,我就立馬投入到看書中。回到家時,但凡孩子在身邊,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安頓好他們,然後在他們的吵鬧聲中學習。有時候,孩子不在家裡,我反而開始擺爛,效率奇低。
仗著自己學的是心理學,我對著種心態進行了一些剖析。
第一種原因應該是認知的問題。 從認知風格上來說,有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場依存型人做判斷依賴別人,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場獨立性人相反,根據自己的衡量判斷,做事情不容易受外界影響。
說到自己身上,應該是有人在我身邊時,我知道他們知道我立過的目標,這種認知讓我受到了影響。而沒有人在我身邊時,這種影響似乎失去了力量,讓我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是正確的。
第二種原因應該是社會促進效應,也就是說有旁人在場時,自己的工作效率會提高。這個現象就很常見了,比如作為啦啦隊給運動員加油,這常常會使運動員更加興奮,甚至轉敗為勝。
想想我在學習時,只要有人在旁邊,我就總覺得我在被別人以另一種形式監督著,這種自認而然產生的壓力讓我不得不繼續學習。
很慶幸,自己覺察了有這些“毛病”,這樣會使我主動製造利於自己學習的氛圍,“安排”有人在我附近,不斷監督我不躺平,努力一步步靠近目標。
常常,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場獨立的人,所有的決策都是發自內心,不受外界干擾,有獨立的判斷。我想既然這是認知風格的問題,那麼改變我們的認知就是個好辦法,不妨就從小事做起,不斷地給自己成就感,直到相信自己獨自做決定是可以的。
如果你也是這樣,不需要任何人看著,也能去做自己的事,可以試試先學習改變認知,做一個相信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