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心理學裡有一句諺語“好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好的童年,需用一生去治癒” 。現代育兒知識裡,也把“為嬰幼兒童提供一個安全有愛的生長環境”作為一項重要性論斷。由此可見,不僅在心理學方面注重對孩童心理、生長環境的培養和管理,就是社會學等其他學科也都十分注重孩童的心理建設!

我想,或許是嬰幼兒期的孩童心理正是發育完善的巔峰時期。這一關鍵期,每個孩子的心理,都像是一張白紙,會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初感受與初覺悟,“寫入”自己的意識層,甚至是潛意識裡。我一直認為零到三歲的嬰幼兒有寫入“潛意識”的能力。所以,如今的年輕媽媽們,也會注重在這一時期,百分百地滿足孩子對於安全感和“愛”的需求。

在馬斯洛的理論體系裡,“安全感”是人類心理需求的基礎,且只有當安全感得到滿足後,其他的心理需要,才可能得到成長。也許人類的父母,是所有物種裡最費心,也是最難長成的一類!他們不僅要滿足後代對於食物的生理需求。更大的層面上也在努力填充小孩子的心理建設!

用安全感與愛,來填滿“娃娃”的心理空間,培育出人格健全,內心豐滿的好少年,是每一位為人父、為人母的決心與心願。只是我認為,一個小孩子健全的心理結構,不應該只有安全感與愛的覺知。他們也需要挫折,培養出自己本性裡的勇氣、信念與堅韌的品格。

曾經不止一次,在媒體上讀到某重點中學學生因為一次期中考沒考好,就輕率地選擇“跳樓”,選擇離開這個裝滿“愛的世界”。只是不願意承受一次考試失敗的挫折!中國有一句諺語,叫“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看得出,人的一生,可以一直順風順水的對象幾乎沒有過。少年時,可以輕易放棄活下去的信念。這不是他沒有“好的童年”,反而是,童年太過完滿。以至於他,不曾意識到人生也會失敗,不知道失敗後,該如何面對!

這是好孩子們童年缺失的一課!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因為他懂得自己的生命裡都是愛與期待。無論自己遭遇到怎麼樣的失利,背後都有足夠的愛與寬容,接納他。並促使自己重新爬起來,越上另一座“生命的高峰”!

9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如果有條件,最好陪孩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