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一些貓並把他們每一個都放入設計好的裝置盒子裡面,盒子面的貓可以通過簡單的動作(比如拉動繩圈、按下槓桿,或者跳到平臺上)來觸發裝置掏出盒子,並得到食物獎勵。
大多數的貓一開始被放進盒子裡就會到處亂跑,直到它們按下槓桿把門打開,學習過程就此啟動。
經過多次的重複,每隻貓都學會了將按下槓桿的動作與逃離盒子並獲得食物的獎勵聯繫了起來。經過20到30次的嘗試,這種行為變得自然而然的習慣性動作,以至於貓逃出盒子的時間由開始的平均90秒,縮短到了驚人的平均6.3秒。
愛德華·桑代克根據自己的研究結果,描述了動物的學習過程:“導致結果滿意的行為往往會得以重複,而產生不愉快的結果的行為得以重複的概率較低。”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習慣就是重複了足夠次數後而變得自動化的行為,習慣的產生與重複需要獎勵的刺激。
習慣是從經驗中學到的心理捷徑。
貓拉動槓桿成功離開盒子並吃到食物,隨著成功的重複,進入盒子 -> 拉動槓桿 -> 獲得食物獎勵,這三點便在貓的大腦中關聯了起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習慣是我們過去解決問題而採取的步驟記憶,只要條件合適,我們就可以調用這種記憶並自動應用相同的解決方案。
習慣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簡單的步驟:提示、渴求、反應和獎勵。
1. 提示
提示會觸發大腦啟動某種行為。
我們的大腦時時刻刻都在分析內外部環境,尋找獎勵所在的線索,比如金錢和名譽,權利和地位,讚揚和認可等等。
當大腦發現獎勵的線索時,將會對線索背後的獎勵滋生渴求。
2. 渴求
渴求是每個習慣背後的動力。
渴求不是習慣本身,而是它帶來的狀態變化。比如,你渴求的不是吸菸,而是吸菸帶給你的解脫感。
渴求會引導我們產生反應,並思考是否採取行動。
3. 反應
反應就是我們的實際習慣,它的形式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行動上的。
反應的發生取決於你有多大的渴求,以及所採取行動的難易程度。
反應會帶來回報獎勵,獎勵是每個習慣的最終目標。
4. 獎勵
獎勵的首要目的是滿足你的渴求。
獎勵讓我們記住哪些行為需要記住並應用於未來。
知道習慣循環,我們就可以藉助它來培養好習慣,或者戒除壞習慣。
讓 提示 變得顯而易見,有助於我們培養好習慣,反之,讓 提示 變得無從顯示,有助於戒除壞習慣。
讓 渴求 變得更具有吸引力,有助於我們培養好習慣,反之,讓 渴求 變得缺乏吸引力,有助於戒除壞習慣。
讓 反應 變得容易執行,有助於我們培養好習慣,反之,讓 反應 變得難以施行,有助於戒除壞習慣。
讓 獎勵 變得令人愉悅,有助於我們培養好習慣,反之,讓 獎勵 變得令人厭煩,有助於戒除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