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心理學從開始成立到發展自身都帶著三個使命,也就是之前所說的,一、對人的精神及心理疾病進行治療;二、是普通民眾的生活內容豐富,生活更加幸福;三、發現和培養有才能的人。
二戰過後,因戰爭過後很多心理問題在人們身上發生,為了治療人們治癒人們的創傷,心理學研究學者將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研究心理問題上,用外在的刺激因素解決及消除人們的心理問題,像應激反應一樣,只有你有缺點有問題,它才會給予相應的措施去解決,這就是傳統的心理學,也被稱為病理式的心理學。
傳統心理學慣用手段是從問題入手進行解決,側重強調自身的矯正功能,此種研究形式使得心理學家關注點在少數有問題的人身上,更懂得如何讓人們在困難的情況下如何戰勝困難。但是這種是小範圍的關注,忽視了大部分沒有問題的人。忽視了在正常的情況下怎麼去培養人們的積極品質,培養人們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的平衡性,是對積極和消極的層面都進行研究,使得心理學自身價值得到迴歸。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學的迴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它能夠主張發現人的自身價值,對人本身更好的認識,對人積極力量的發掘,這它把根本目標定位在培育人的積極品質,使人們能夠更好的和當今社會相處。
心理學有其自身的固有價值,在人文主義關懷下,心理學的價值應該是人的平衡發展。傳統的心理學因社會動盪的原因,在戰爭過後期間關注點走向了偏離,也就這樣的一直髮展了下去,形成了現在人們一提到心理學就覺得是“治病”,這種觀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積極心理學的提出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失,我們要意識到心理學是為了讓人們更好更健康的發展,而不是為了給人們治療疾病而存在的。
積極心理學強調積極的品質、積極的力量,都是正面的思想理念,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的相互結合,正好可以平衡心理學的價值,使心理學的價值得到重新的迴歸。
積極力量是指能夠給人帶來正向、具有建設性並能發掘人潛力的力量。積極心理學研究積極力量從三個層面展開:
一、主觀層面。積極心理學研究個體的主觀體驗主要體現在對過去的美好回憶,對現實的樂觀感受,對未來的美好展望。積極的看待過去所發生的事情,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堅持不懈的追求幸福,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幸福。在對待現實方面“福樂”是一種重要的積極體驗,“福樂”是對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能推動個體將精力完全投入到這一事物的一種體驗。
它包括愉悅、興趣、幸福等多種情緒成分綜合而成;“福樂”推動人的不斷進步不斷髮展,積極的尋求新的挑戰。在對待將來方面,“希望”是一種情緒體驗,是說個體在處於困難逆境的情況下心中仍堅信美好的一種信念,主要研究了樂觀、充滿信心和希望等積極體驗。
二個體層面,研究人的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學在人格研究中特別強調研究人格中的積極特質,存在於個體本身固有的人格力量,包含天分、智慧、興趣、天分等方面。
三是從社會集體層面上。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了學校、家庭、社會這三個方面之間的聯繫。對這三個層面的關注,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積極的人格特質培養,而積極的人格特質在積極的社會關係中能夠更好的體現出來。
傳統心理學理念下,人們都關注著“問題”,也就是自身的問題,對於自身的優質品質關注過少,積極心理學它關注著人的積極層面,積極的人格,積極的體驗,發掘各種人們優秀的品質,增強積極力量的提升,這使得人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也同樣相信著自己。
傳統心理學在面對心理問題時是以消極心理學來解決問題,而積極心理學十隊所發生的問題給予積極的解釋,積極心理學認為問題本身雖不能為人增添積極力量及優秀品質,但是可以為人們發掘自身潛在能力和積極力量提供機會。
傳統心理學,就等同於消極的心理學。它關注在人們的消極層面,主要發現人們身上存在的問題,給人們的感覺就是解決問題而存在的,問題發生就進行消除,不去探究其本質的原因。而積極心理學給予的解釋就不一樣,積極心理學注重預防,如發現問題,也是想辦法改善問題,對待問題的發生給予積極的解釋,同時為防止此種問題的發生而注重培養人們的積極品質,從根本上消除問題,不讓問題再次發生。
積極心理學這一門學科就是研究人的積極品質,發掘人美好品德,積極正向能量的學科。它的關注點不在是傳統心理學中關注人的疾病和人的心理問題,而是轉向關注人的積極品質,積極力量,將研究人類積極品質的內容整合起來,它倡導人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許多心理現象,也是對心理問題的一種重新解讀。這樣更能夠激發以及發掘人身上固有的積極品質和力量,使人們能夠感受到生活中屬於自己的幸福。
積極心理學關注正向的目標,與消極心理學不是對立的關係,是在此基礎上倡導積極的方向,認為人們面對問題的時候要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同時注重培養人們積極的生活。
積極心理學致力於將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激發出來,同時也更加關注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和發展。強調人在社會中自身存在的價值,積極心理學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過多的關注人的消極層面,而是關注人的正向層面,關注其自身的存在價值,心理學也因為體現人文主義關懷而實現了一種迴歸。積極心理學的特徵就是讓心理學回到了原有的價值上,心理學曾經一度出現價值的偏差,積極心理學的提出使得心理學能夠更好的在價值軌道上運行。
積極心理學是在傳統心理學這一完善的學科體系上建立起來了,它秉承著科學實證的精神,它繼承了主流心理學的因素,繼承了主流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試驗方法﹑評估方法﹑干預手段和結果檢驗等研究方法。
在西方積極心理學研究者的研究中,提出了很多積極的手段,積極人格品質的測量表,都秉承著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證的探究。所以積極心理學這一學科可以更好地發展下去。
積極增進,解釋就是讓人們更好地體驗生活,對以往的傳統心理學予以糾正。增進人們對幸福、自信、樂觀這些積極品質的追求。塞利格曼提出“如果心理學家希望改善人類的狀況,單單隻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少數人是不夠的。多數的普通人同樣也需要關注和鼓勵,讓人們都過上滿意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研究者們,如威廉·詹姆斯﹑卡爾·榮格和亞伯拉罕·馬斯洛等人對探索精神的極度興奮﹑娛樂﹑創造力以及高峰體驗感興趣的原因。當這些興趣被醫療化和物理學羨慕所掩蔽時,心理學家忽略了其議程中的一個基本的組成部分。積極心理學要對這種忽略予以糾正,讓普通人也過上令人滿意的生活成為心理學的研究議程,這就是積極心理學的積極增進功能。
積極預防是積極心理學的第二大功能預防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主題。也是他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一大特點。塞利格曼指出多數的心理學家將研究的重心集中在治療上,幫助那些少數的有心理問題的人。但是,“在我看來,治療通常太晚了。如果在人們狀況好的時候採取行動,就會省去大量的眼淚。”他認為,心理疾病是可以預防的,而干預作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是預防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
積極心理學發現,積極品質和人格力量,例如勇氣﹑人際關係技巧﹑理性﹑洞察力﹑樂觀﹑誠實等都具有著緩解心理疾病的作用。通過發現和增強人們身上的這些積極的人格力量,能夠有效地對心理疾病進行預防。
塞利格曼的研究顯示,在對兒童和成年人進行樂觀訓練中,使得兒童和成年人的焦慮及抑鬱在接下來的兩年中的發生比例降低50﹪,對10歲的兒童進行積極思考和行動的訓練後,也使得他們在青春期的發生抑鬱的比例降低50﹪。
塞利格曼進而指出:“與此相類似,我相信,如果我們希望預防那些成長在危險地區的青少年吸毒,那麼,有效的預防之道不是治療,而是識別和增強已有的人格力量。那些心繫未來,善於交往,能從運動中獲得安適的青少年,就不會有吸毒的危險。如果我們希望預防一個由於遺傳因素而存在危險的青年人罹患精神分裂症,我認為,修補損壞將無濟於事。反之,我認為,如果他掌握了人際交往的技巧,具備強烈的工作道德,學會在逆境中堅忍不拔,那麼,他會降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
塞利格曼認為在心理治療中,除了少數應用特殊的技術支持外,還有一些非特殊因素改善了心理治療的效果。他將這些非特殊因素分為兩類,策略以及深度策略。策略是治療中常用的技巧,如注意﹑親善﹑信任﹑真誠﹑權威人物﹑服務收費和職業技巧等。
而深度策略,在塞利格曼眼中也沒有那麼複雜,好的治療者都會用到它,但是他們沒有被深入的研究,被束縛於疾病模式治療這個怪圈中。眾多深度策略中,他更關注對人們心理疾病具有緩解作用的人格力量。主要包括勇氣﹑人際關係技巧﹑理性﹑洞察力﹑樂觀﹑誠實﹑堅韌﹑現實主義﹑快樂能力﹑愛心﹑對生活充滿希望等。
在心理治療中幫助病人增加這些積極的人格力量,有助於對疾病的治療,它所發揮的功效比至今為止發現的治療方法都有效,由此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對心理治療具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