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可以嗎?
我該這麼做嗎?
我怎麼做才好?
……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很多時候,好像對自己、對他人和對世界,都缺乏一種確定感,不能判斷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或者明明自己在工作上,做事殺伐果斷,積極主動有主見,為什麼一到生活中,就變得猶疑不定、畏首畏尾?
類似的感受和經驗,很多人都曾清晰地體會在心,但卻不足以使自己,得出一些判斷和結論,其中原因就出在,我們習慣了,對事情得出的結論都來自外界。
要說沒有主見吧,明明自己對事事都有見解的,也有自己衡量世界、分辨對錯的準則,只是這些見解和準則,總是處於搖擺之中,不能確定地倒向任何一邊。
資深心理諮詢師李國翠,在《我不過被動的人生》裡說,這些畏首畏尾、搖擺不定的根源來自於:你的感受一直被壓著。
也正是這根被壓著的“神經”,使你把外界對你的影響和評價,內化成了你的自我認知,但這種投射性認同,是別人的“人生正確模式”,不是你的,更不適合你。
那什麼才是屬於你的,人生的正確模式呢?
一、走出被動的人生,做真正的自己。
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標準活法,更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一個人要怎麼做,怎麼活,取決於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而其中關鍵,就是要信任自己的感受。
就像有些人,長期生活在父母的打壓、否定之中,明明自己的感受是很差、很糟糕的,但他們卻寧願欺騙自己說:“父母都是為了我好才會這樣,他們是對的”。
這種忽視或犧牲自己的感受,以滿足父母或他人的感受與需求為主的人,由於自己的需求長期不被滿足,會導致失望和厭倦,久了就會懷疑,是自己不好而不配得到滿足,進而放棄自己。
他們會被這種巨大的自我衝突和不確定感裹挾,然後陷入自我否定的傷害,和自我折磨中無法自拔,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能毀掉一個人的人生。
如果你的過去沒有得到確定感,現在可以由你自己來創造。
試著先給自己一點時間,細細體會自己的感受,然後去肯定自己、信任自己和這個世界,接納自己的判斷之後,再慢慢地主動去爭取、自主表達需求,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人生只要努力過,爭取過,不管走向如何,結果如何,至少,你真實活著,便無憾於心。
二、擺脫心理困境,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優秀,是一個人內在安全感缺失發展出來的補償,但是內在包裹著的,是一個脆弱、恐懼、弱小的自我。
當人無法把這種脆弱、恐懼、無助的一面示人時,他就很難跟人產生深度的關係,也就難以擺脫孤獨、隔閡,獲得真正的愛,和真正的安全,以及放鬆。
而真正的愛,從來都不分三六九等,讓我們為愛感到疲憊的,是我們的心,為了追求那些所謂有條件的愛,將自己置身於痛苦之中。
如果能明白,愛本來就在你心底,你所追求的認可、歸屬價值,也本來就存在,就不會去與他人作無謂的攀比了。
我們無法讓別人,不把我們與其他更優秀的人來比較,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準確地看待自己,看到自身的閃光點,準確地認識他人,不與之攀比。
這樣,我們才能正常地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才能正確地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動權。
有了確定感和主動權,便有了建立人生正確模式的地基,但真正的建立,還是要去與真實的世界互動。
我們是在與世界的互動中獲得智慧的,心智也是在跟世界和人的互動中,逐漸發展成長的。如果過於封閉自己的內心,則會阻礙智慧和心智的成長,從而對很多人和事造成錯誤的判斷。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我們一直在追求——生活的意義與精神的富足,在與現實世界的互動中,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認知和看法,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封閉的世界沒有療愈性,但開放的現實世界裡有。
去吧,與外界恢復關係後,我們就不會感到那麼累了,也會讓我們蓬勃生長,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