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孩子在生活當中的很多細節上面都可以體現拖延症,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去上學的時候,明明一個很簡單的活動,正常的速度只需要僅僅幾分鐘就可以解決的,但是孩子卻總是要好很多的時間,每次去廁所刷牙的時候都要在裡面待上十幾二十分鐘。

而催孩子吧,又會讓他覺得非常的不耐煩,所以去上學不遲到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孩子總是很喜歡不到最後一分鐘絕對不出門的那種心態。被大家統稱為拖延症。而年紀輕輕的,他們就深陷了拖延症的晚期。

做事磨磨蹭蹭,會害了孩子一生,幾個好方法,從小養成時間觀念。

孩子拖延症的原因

包辦孩子該做的事情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長急得又是嚷嚷、又是親自給孩子係扣子。

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

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

嫌孩子書包整理慢,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

家長這些做法正是促成了孩子做事拖拉,孩子會覺得,磨蹭點也沒關係,有爸爸媽媽呢。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不去做也沒關係,反正爸爸媽媽會幫他們做的。

家長不能事事為孩子包辦代替,而是要幫助孩子學會掌握方法和技巧。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做事慢、做不好就心急火燎地把孩子該做的事給都做了,這樣等於剝奪了孩子練習、成長的機會,使孩子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弱,陷入速度越來越慢的惡性循環中。

家長平時要多觀察孩子在做什麼事情時比較慢,用愛心和耐心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和技巧,並刻意地去練習。有時候孩子做事慢是因為分心,這種情況可以溫和地提醒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手上的再做下一件哦。”

幾個好方法,從小養成時間觀念

1、給孩子的指令要清晰,有目的性

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一次只給一個指令,不要過多,要直接明瞭,孩子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有的父母讓孩子收拾玩具,收拾一半就責罵孩子另一件事情,會讓孩子變得迷糊,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做什麼。

2、幫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父母應教會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譬如如何規劃時間,如何分配時間,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看電視等等,幫助孩子學會合理地支配時間。

建議藉助番茄鍾、計時器或者沙漏,先幫助孩子建立時間長短的概念。譬如寫作業,每20分鐘,可以選擇讓孩子休息一下。或者先估算一項作業使用的時間,做一個倒計時,然後再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等等。

制定計劃表,不用制定的過於精細,而是先制定為時間段,譬如晚上6點-7點,是寫作業時間,晚上7點半-8點是閱讀時間。

要讓孩子清楚自己在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否則孩子就是一隻矇頭的蒼蠅,到處亂飛沒有目標。

3、給予及時的鼓勵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不要不停地埋怨孩子。

其實當你埋怨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抗拒的,甚至孩子會選擇性地關閉耳朵,拒絕聽你的責備,並且孩子還會產生消極懈怠的心理。

有時候表揚比批評更有效,所以面對孩子的積極表現,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小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有成就感和滿足感時,下次他就會努力做得更好。

家長越早引導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調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孩子在學習上的優勢也就越強。

給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的讀本《上學就看》系列。

這套書共8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分別對應了孩子學習中很關鍵的問題,比如怎麼去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去輕鬆地完成作業。

《誰偷走了我的時間呢》引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不做“小拖拉”。

《上學原來是這樣的呀》這本書可以幫孩子輕鬆明白上學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再也難不倒我》告訴孩子,寫作業其實很簡單。

《考試,我不怕》告訴孩子,這樣做,能考出好成績。

一套8冊,價格也不貴,卻能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變成優秀的孩子。

書中通過風趣幽默又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將現實生活加入了適當的童話色彩,把故事講到了孩子心裡去。

閱讀故事的同時,書中還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教孩子該如何管理時間、如何更好地完成作業……

這套上學就看讓孩子學會自我時間管理是從韓國引進的一套課外讀物,可以幫孩子快速適應學校生活、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並從小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老公的親戚做客卻不讓我的女兒上桌”,寶媽發飆:是誰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