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生活中,你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迎面走來一位熟人,打招呼,不知道說什麼;不打招,又感覺不禮貌。於是,你趕緊拿出黑屏的手機,一邊假裝有人打電話給你,一邊與對方插肩而過。

快下班了,看到隔壁工位不怎麼熟的同事,也在收拾東西準備下班了。為了避免電梯裡相視無言,彼此尬出天際,於是,你手頭放慢,故意在公司多待一會。

領導給你機會發表觀點,你明明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輪到你時,卻斷斷續續,腦子一片空白,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

......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吐槽自己 “社恐”,很多人也會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社恐”經歷,自嘲自己是“社恐星人”。

看大家的分享,“社恐”確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困擾,但好像也有人會享受“社恐”。那麼, “社恐”到底是什麼?“社恐星人”又究竟在恐懼什麼?

01 什麼是“社恐”

“社恐”,是“社交焦慮”、“社交恐懼”的通俗說法。

“社恐星人”在社交場合中會產生不舒服的、恐懼的情緒,所以他們會選擇避免社交活動,儘快逃離社交場合。

在嚴重的情況下,在社交中的不安和迴避社交的行為會妨礙個體的適應性行為,不利於心身的發展。

社恐人群平時經常做的事情便是竭盡自己全力避免與他人發生社交,為了不和人打招呼,可以多繞幾百米的路;有的人稱自己為“精神上的芬蘭人”,簡稱“精芬”,理想是和人永遠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而當他們每次必須與人產生社交互動時,儘管內心倍受煎熬,拼命想結束對話;但臉上卻必須保持著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耐心等待對方結束對話。

如此小心翼翼生活的他們,內心害怕的是什麼?

02 “社恐”的表面恐懼

不善言辭,是很多有社交焦慮的人給人深刻的印象,而他們自己也這麼認為的。

不會說話,害怕自己的話,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感覺,或給這段關係造成傷害。

於是,選擇少說,或不說,也避免進入到需要自己發言的場合中去;

在別人主動閒聊時,儘量用簡潔的語言回答,或假裝自己很忙......

同事聚餐,一想到需要社交閒聊,便裝作自己還要很多工作要做......

買到了“雪糕刺客”也默默認了,因為不敢說出自己的拒絕......

雖然社恐人士的理想生活是一個人生活,但生活在社會中無可避免要經營人際關係。上司領導、同事同學、親戚鄰居......身邊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都必須去處理。

而這對於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社恐人士來說,全都是費心費力的難事,所以,他們只想維持必須且必要的人際關係,多餘的交往對於他們來說是滿滿的消耗。

03 社恐人士的害怕

社恐人士很害怕,自己的舒適空間被別人進入。

其實,社恐人士對於社交的恐懼並不是不願意與朋友相處,更多的是社交之中沒有明確的人我界限。

因為若我們想要拉近與人的距離時,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彼此讓出一些空間,讓別人進到自己的心裡來。

而這對於社恐人士來說,這是讓他們很恐懼的事情。他們也特別害怕遇到那些不考慮他人感受,強行進入他人世界的人。

在自己的心理安全空間中,社恐人士可以活得很輕鬆自在;所以希望別人能與他保持距離,尊重他的空間,尊重他的獨立性。

他們最夢寐以求的人際關係不過是:“我知道你愛我,但希望你能懂得和我保持恰當的距離”。

04 深處的恐懼

在社恐種種害怕的背後,隱藏著的是他們對自我深深的懷疑以及不被群體接受的害怕。

在坦然接受自己的“社恐”,主動把自己從人群中隔離開的同時,又不由自主地感到空虛,深深地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被人所接納,融入一個群體,自然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歸屬感也被馬斯洛劃為人的必要需求之一。

“社恐星人”內心深處也有著這樣的苛求,所以逃離了社交的他們會在夜深人靜時輾轉反側,感覺自己孤獨一人,失去了與人的聯結,生活在一個人的荒島上。

但這座精神的荒島是他們自己建造出來的。

隱藏心中的核心信念是對自我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己會被別人接納,會被別人愛,會被別人照顧,內心深深害怕被批評、被排斥、被要求、被入侵、被傷害……

於是選擇用藩籬把自己與他人隔開。

儘管單獨一人在島上並不快樂,可一旦意識到有人想拆掉這些藩籬進入島上時,拼命地加固藩籬,拒絕別人的進入。

因為害怕他們在越過藩籬後看到是島上“荒涼”的景象,之後選擇轉身離去。

但用高高的圍牆拒絕所有人進入的同時,也拒絕了那些看過島上風光之後可能會接受、可能會理解、可能依然愛我們的人的進入。

聽說吧心理諮詢寄語

選擇生活在孤島上,並沒有問題。

若偶爾想離開自己的星球到別的星球看看也是可以的。

我們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別忘了給愛留一道門,讓愛有機會進來。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楊櫧策狂扇了100耳光,後悔惹餘秀華,兇狠眼神心理疑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