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我要跟他離婚”

“我第一次看到他這麼可怕的樣子,感覺下一秒他就要吃了我”

她說跟丈夫從戀愛到結婚,前前後後一共7年時間,這是丈夫第一次在家發那麼大的脾氣。

家裡的電視被砸碎了,廚房裡的碗被摔壞了,如果不是洗衣機和冰箱太重,想必丈夫也會把這些東西都給摔壞。

3歲的孩子嚇得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眼睛哭得通紅,不知道父母在做什麼。

女讀者也是受到了驚嚇,她沒想到自己不經意的一些話,給丈夫帶來那麼大的傷害。

作為全職太太,她對此感到慌張,所以就衝著丈夫說了一些“難聽的話”。

於是,也就有了丈夫摔東西的行為。

-01

吵架時喜歡“摔東西”,這些人是什麼心理?

在任何關係裡,都會出現爭吵時一方摔東西的畫面。

比如:

在公司裡,上司衝著員工發脾氣,開會時把文件丟在地上;

在家裡,孩子跟父母發脾氣,一邊大哭一邊鬧騰,恨不得把房間裡的東西都摔了;

親密關係中,在劇烈的爭吵時,一方率先摔砸東西。

人在憤怒的時候,總是難以剋制自己的情緒,在那一瞬間,理智是失控的狀態。

一個人摔東西的行為背後,藏著哪些心理?

1、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

這樣的人,往往“無能”。

正如王小波說:一個人之所以憤怒,其實是自己無能為力的表現。

當子女的憤怒,通過摔東西發洩時,就說明他們想要藉此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他們是“弱勢”的一方,無法跟父母站在同樣的角度去爭論一件事。

當夫妻爭吵時,一方摔東西,也是表達心中的不滿,發洩自己的憤怒。

不能動手打人,不然就是家暴;所以,他們選擇了一個看上去“折中”的辦法,摔東西。

這樣既能夠起到“威懾”對方的作用,還能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發洩。

2、強化自己的“地位”

上司面對員工發脾氣摔東西時,不僅是表達自己的不滿,更是在強化自己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你養貓,你家裡本來有一隻貓,然後你又帶回家一隻小貓咪。

這個時候,原住民貓咪往往會對新來的貓表現出明顯的“敵意和抗拒”。

攻擊,霸佔,排擠新來的貓,這些行為,就是原住民貓咪在維護自己的地位,強化自己的“輩分”。

這讓我想到了警匪片中,在審問犯人的時候,就會有類似的技巧:

忽然製造出一些聲音,用文件敲打桌子,這就是從心理上、氣勢上突破犯人的心理防線,讓他更快地配合。

而在親密關係裡,伴侶爭吵時一方摔東西,也有這個意思:

“我說什麼你都不聽,我做什麼你都不滿,那我只好通過摔東西來建立我的威望,重塑我的家庭地位”。

看上去有些諷刺,但事實就是如此。

第三:渴望得到關注,內心孤立無援

有些人摔東西時,看上去很唬人,很有氣勢,實際上也只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

他們內心一片狼藉,滿是孤獨,只能通過摔東西讓對方在乎自己,關注自己。

比如:

夫妻感情處於“守寡式婚姻”,一方感受不到另一方的愛與在乎,缺少陪伴和及時溝通。

長時間的情感缺失,就會導致在乎的一方越來越孤獨抑鬱。

只需要一個爭吵的導火索,他就會爆發內心所有的委屈。

摔東西,歇斯底里,他有多麼醜陋,內心就有多麼孤獨。

只不過,他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喚醒在乎的人的關注。

當預期和現實產生了偏差,當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被放大,人就會將內在的缺失,轉移到外在的“表演”中,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和掌控欲。

“你看,一切還在我的掌控之中”。

-02

面對“摔東西”的伴侶,該怎麼辦?

摔東西,下一步會演變成“家庭暴力”嗎?

有這個可能,但還遠遠不到家暴的程度。

如果對方有家暴的傾向,那麼他不會摔東西,而是會將內心所有的不滿都發洩在你身上,對你進行家暴。

當他選擇摔東西,就說明他的潛意識裡認為,家庭地位是比不上你的。

所有,他只能通過摔東西去掩飾自己的內心缺失,增加自己在家裡的地位。

面對這樣的伴侶,我們該怎麼辦?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12秒效應”。

指:一個人的情緒從波動到暴怒的狀態,往往會持續12秒時間;在這個時間內,人很容易做出衝動的決定和錯誤的行為。

所以說,只要避開這個暴躁的時間節點,對方的情緒自然就會趨於穩定。

因此,面對伴侶的憤怒,你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你越是跟他針鋒相對,就越容易放大你們之間的矛盾。

現實中,大多數情侶吵架的狀態都是:

因為一點兒小事,有一些拌嘴;但因為對方的聲音比較大,態度比較差,就點燃了你心中的憤怒。

拌嘴——爭吵——人身攻擊——翻舊賬——摔東西——冷戰。

這個過程,是不是很熟悉?

“拍球效應”你聽說過嗎?

人的憤怒就像打籃球,你的力度越大,籃球彈起來的幅度就越大;反之,你不用力,籃球也就回歸地面。

在爭吵的時候,不要著急謾罵,不要急著跟對方針鋒相對。

冷靜下來,才能更好地溝通。

今日話題: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

7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朋友不是刻意交出來的,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