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什麼是複利效應?
就是當我們要去做一件事情,或者要去學一項技能的時候,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的進展,似乎一點變化都沒有,但是當我們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會在某個時刻爆發出來,形成巨大的力量,給我們回報。
現在的成功都有每一步腳踏實地的印記
魯迅先生說,哪有什麼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拿來寫作。
2006年,電視劇《士兵突擊》火了王寶強等一批人,也讓張譯成為了最好的史班長。
張譯從小的理想就是當一名廣播員,但是高二那年考上的時候他還沒畢業,高三可以畢業時卻沒考上。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開的張譯面對未知的前途,在家人的勸說之下去了哈爾濱話劇學院表演學習班,學習了半年之後,張譯發現自己對話劇有著莫名的熱愛。
於是年僅20歲的他隻身前往北京學習話劇,恰逢北京戰友話劇團招生,張譯進入劇團成為了其中一員。
而讓張譯沒有意料到的是,他被老師定義為:全團唯一不會演戲的人。就連去劇組試戲,導演都說他長得沒有特色。
張譯在大眾的印象裡也並不是一個做演員的料子:長相不夠驚豔、性格內向、沒有表演天賦。
甚至有導演跟他說,男演員如果到了28歲還沒有出道,那就洗洗睡吧。
28歲才出道的張譯,曾參演了一部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視劇《士兵突擊》。
《士兵突擊》早先是一部話劇,張譯剛好是這部話劇的場記,正是因為是場記的身份,讓張譯對這部劇的瞭解比別人更加深厚。
張譯在底下偷偷把臺詞背得滾瓜爛熟,劇本的每一步磨鍊試演也都被張譯記在心裡。
張譯對錶演有著深深的熱愛,《士兵突擊》導演康洪雷偶然看到這部話劇,引起觸動想要把這部話劇拍成電視劇。
張譯才成了他選中的一名演員,從此張譯在劇中奉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
曾在一檔《金星秀》裡,金星曾預言張譯將來一定會獲得影帝。
如今看來,有些人的成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雞毛飛上天》40歲的張譯獲得了第4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影帝,而此前他已經陪跑了4屆,也默默地跑了十年龍套。
逐漸成名的張譯在《可凡傾聽》節目裡談及到為什麼不參加綜藝,因為綜藝節目賺錢多是大家公認的。
張譯說,他其實還是退了好幾個綜藝的,覺得自己不合適,自己不是一個能夠去娛樂大眾的人,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但正是這樣的他,才能全身心地把心思放在演戲上,磨鍊自己的演技,而不至於被綜藝消耗了自己。
最近網上有個網友評價張譯的演技:張譯離老藝術家這個稱號就差死了。
調侃幽默卻也肯定了張譯的實力。
走好當下每一步,機會總是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網上一直流傳曾國藩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小偷鑽進曾國藩的臥室,正準備把東西偷走時,曾國藩回來了,小偷不得不躲進床底下。
當時天色已晚,很多人已經睡覺了,而曾國藩卻挑燈夜讀,要命的是,明明一篇很短的文章,他兩個小時都沒有背下來。
小偷在床底熱得渾身發汗,情緒又十分緊張。
一個時辰過後,曾國藩還在磕磕巴巴地背誦文章。
小偷忍無可忍。從床底鑽出來,朗聲背誦,十分流利。
曾國藩看到床底鑽出個人來十分震驚,又看到對方把文章流利地背誦出來後,更是驚愕。
小偷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跟曾國藩說:就你這頭腦,別讀書了,種地去吧。說完揚長而去,而曾國藩看著小偷離去的背影又開始背起書來。
曾國藩是出了名的資質平庸,我們大多數人或許都比他聰明。
但他愣是用勤奮開闢了一條道路。
他的勤奮令人生畏,自認字起就開始背四書五經,一遍不成就背十遍,十遍不成就背百遍,百遍不成就千遍,直到把文章背下來為止。
曾國藩16歲開始考秀才。
第一次考,曾國藩意料之中的落榜,父親安慰他,你才考一次,不要灰心。
第二次依然落榜,父親說,事不過三。
第三次,第四次,終於在第七次,23歲的曾國藩才在秀才考試中入了圍,從此打開了人生新篇章。
曾國藩的人生觀:既然我是笨人,那將來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機不取巧不走捷徑。成功的路有千萬條,我只走那條看上去最笨、實際上最踏實的路。
相信複利效應的作用
網上曾經有個“竹子定律”:竹子在一開始成長的4年時間裡,只能長几釐米,但是從第5年開始,竹子就會以迅猛的速度,每天生長30釐米,僅6周就能長到15米。
我們往往只能看到第5年,竹子的厚積薄發,卻沒看到前4年,竹子為了更好地生長,在地底下默默地紮根,積蓄能量破土而出。
說多了名人的故事,畢竟離我們還是太過遙遠。
作為藝術生的她也並沒有多好的文學功底,在退學初期也跟我們一樣為了生活成為社畜,每個月掙點餬口錢。
靠著自己一個字一個字的積累,攢下了買房錢,年入幾十萬,實現了經濟自由。
踏上自媒體寫作這條路時,她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寫就許多好文章。
賬號漸漸做起來,生活也慢慢地好轉,已經在這條路上耕耘了四五年的她早已經把這個愛好變成了自己的事業,她也得到了堅持的饋贈。
結語
回到開頭,複利效應的作用總是體現得無聲無息,但也從不會虧待任何人,現在的我們是之前的我們決定的,而以後的我們就看現在的我們怎麼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