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來臨,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正日益凸顯,故社會各界均須重視和關注老年群體的心理健康。
根據民政部和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截止2014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2.12億,佔總人口的15.5%,居世界首位,其中,空巢老人超過1億人,佔老年總人口的一半,獨居老人佔總人口的10%。預計60歲以上人口到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將分別佔總人口的16.6%、23.3%、28%和30%。老年人隨著生理功能的減退和家庭及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承受著比年輕人更大的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壓力,因而晚年後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等各種心理精神問題,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因而老年保健養生除注意身體保健外,更急需補充“心理營養”。
1.老年人有哪些常見心理問題與常見心理障礙、
1)老年睡眠障礙
主要表現為失眠、精神易興奮、入睡困難、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程可達數週數月,甚至數年,症狀可有間歇,病情容易反覆。睡眠時間減少,並常伴有睡眠淺、早醒、多夢等症狀。睡眠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身疾病之一。
2)老年抑鬱症
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或抑鬱,對生活失去興趣,日常生活沒有快樂,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記憶減退,甚至持續產生死亡念頭,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老年人自殺。慢性軀體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患者常伴有抑鬱症狀。
3) 老年焦慮症
有些老年人常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吊膽,緊張恐懼,坐臥不安。有的擔心某種治療或藥物的副作用,有的對身體的某些細微變化過度關注,或過分擔憂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這類與現實處境不符的“杞人憂天”式擔憂、持續性恐懼不安、憂心忡忡,是焦慮症的核心症狀。
4) 老年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懷疑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是斷定自己已經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感到十分苦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他們身體本無明顯器質性疾病,或僅有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病,但卻擔憂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斷輾轉於各處求醫問藥,做各種化驗檢查,尋找各種偏方祕方等。患有疑病症的老者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孤僻、內向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疑病症的發生,與老年人既往經歷也有一定關係,比如目睹親友死於某種嚴重的疾病,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行為等。當然,疑病症有時也可能是抑鬱症的先兆,或確實潛伏著某種軀體疾病,需要全面檢查加以排除。
5) 老年精神障礙:疑人監視、疑人害,疑妻子或丈夫外遇,行為紊亂或出現各種幻覺、妄想等。
2.哪些因素會導致老年人出現心理問題
1)社會地位的變化
由於離退休後,人走茶涼,社會地位改變可帶來失落感,加上家庭糾紛、經濟拮据、老年喪偶、夫妻離異等因素刺激,可使一些老人產生種種心理變化,出現孤獨感、自卑感、喪失感、抑鬱、煩躁、絕望等不良情緒。
2)家庭與人際關係衝突
退休後老年人的主要活動場所由工作崗位轉為家庭。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對老年人會產生很大影響,如子女對老人的態度,“代溝”所引發的矛盾等,特別是幫子女帶孫輩的老年人更易出現心理問題。“隔代寵”,隔代帶孩子,老人會特別寵愛,也會特別小心,心理壓力很大。一些如孫子磕磕碰碰、不好好吃飯等小問題,在孩子父母眼裡都是小事,但爺爺奶奶會把它看成特別大的事,看到孫子沒吃好飯,都會感到自責難受。且老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隨增齡而變弱變差,因離開故鄉帶孫子,身邊缺乏老朋友,加上平時子女上班,會讓他們的心理倍感孤獨,尤其是當與老伴兩地分居時,這種孤獨感更為強烈。
3)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思想意識、修養、道德倫理觀念、理想與信仰等,都會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文化程度高、對未來充滿信心、事業心強等,有利於改善心理健康狀態,推遲心理老化。
4)營養狀況
為維持人體組織與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老年人同樣需要充足的營養補充,如蛋白質、糖、脂肪、水、鹽類、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都是老年人必需的營養物質,尤其是神經組織及腦細胞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更高。當老年人營養不足時,常會出現精神不振、乏力、記憶力減退、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甚至發生抑鬱及其他精神障礙
5)生理功能減退和各種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各種生理功能都有所減退,表現出一定的老化現象,面板彈性減退,出現老年斑、毛髮變白並減少,視力及聽力也逐漸減退,運動能力降低;腦細胞會逐漸發生萎縮並減少,導致精神活動減弱,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產生錯覺、幻覺等異常心理。
某些疾病會影響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如腦動脈硬化會使腦組織供血不足,造成腦功能減退,晚期甚至會發生老年性痴呆等。再如腦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產生悲觀、孤獨等心理狀態。
3.老年期的自我心理保健與心理養生
“心理養生”將成為21世紀老年健康的主題。退休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助於實現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目標,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可從下面幾點做起。
1)活到老,學到老,勤於學習,科學用腦
退休後步入第二人生,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準備就是重新學習,豐富精神生活,延緩大腦衰老。進入老年需要更新觀念,老年完全可以有所作為,關鍵是要緊跟時代步伐,更新知識,需學習的東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會學、老年心理學、家政學等知識。另外,“網上的世界真精彩”,老年人還應該更新自己的電腦網路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上網、微信等新的交往方式。
2)多參加社會活動,重新適應社會
老年人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退休後可多參加社會活動,助人為樂,發揮“餘熱”。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在失意或受到挫折時,最需要朋友的關照和幫助,當老年人感到鬱悶不適時,可走出家門,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談談心,一吐心中的不快。
3)多運動,多聽音樂,多閱讀
運動、音樂均有益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在音樂裡不僅可享受到一種美的藝術,而且可陶冶情操,使自己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且多閱讀幽默笑話故事,它有利於驅走煩惱,消除心理疲勞,因為笑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一笑解千愁。
4)保持樂觀寬容的心態
樂觀、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劑。日常生活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等不如意之事,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接納和寬容是最明智的選擇。寬容別人實際上是保護自己的首選方法,當我們苛求別人、斤斤計較時,心身均處於一種緊張應激狀態,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一種惡性迴圈,久之甚至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5)培養各種愛好
培養棋琴書畫或養花養鳥等各種業餘愛好。老年人閒時可在陽臺上種花養草,澆澆水,以花為伴,觀其千姿百態,心曠神怡,樂在其中,這些活動均可緩解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心理衛生中心 楊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