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前言

現象學研究中胡塞爾是討論空間問題較多的一位。胡塞爾通過還原方法論證空間有現象空間、客觀空間(心理空間與物理空間)、直觀空間和幾何空間四種形式。他認為現象空間與客觀空間之間就類似意向相關項與實在客體的關係,相當於空間意識與通常意義上的空間關係。

他認為客觀空間中的物質不存在關係,而現象空間的物質是處於相互並列、相互疊加和相互蘊涵關係之中,現象空間先於客觀空間,是客觀空間建構的基礎,可以訴諸空間現象學分析意識如何構造現象空間,並將所構造的空間理解為客觀。

關於直觀空間和客觀空間的關係,他認為直觀空間是“理想化”而獲得的幾何觀念或理念,幾何空間是通過“觀念化”而獲得的空間觀念或本質。胡塞爾後期研究過程尤其強調自然科學的空間觀念是植根於生活世界的空間表象之中,他將生活世界、自然科學和與現象學哲學三種空間觀加以區分,分別代表著在空間問題上的生活世界態度、自然科學態度和現象學哲學的態度,極大促進空間研究進展。

那麼空間如何形成?為了解決這一疑惑,胡塞爾提到首先要超越,一種是在現象空間中發生的超越,空間本身構造是一種超越,即超越視覺和觸覺的感覺材料,構造出一個現象空間,這是內在超越。另一種是客觀空間的超越,即超越意識,將意識還原到意向活動之意向相關項,即外在超越。這種物質經歷兩種不同的超越被懸擱、排除,對象成為幻相意識呈現,但是作為意向的幻相只具有二維性,如何從平面二維空間到立體三維空間?必須藉助身體的轉向才能發生。

胡塞爾所理解的“轉向”不僅是眼睛運動圖像在領域中的旋轉,而是將疏遠等擴伸系統都帶入動感系統中,實現三維空間視角。又有一個問題出現,這時所形成的三維空間只是有限和封閉的空間,無法實現無限增長,如何才能形成無限空間?必須藉助身體的行走和移動才能使深度和三維軀體性獲得動態感,才能獲得空間的無限性。因此,通過這兩種空間構造能力的超越,加之身體的運動,現象空間、現象時空現實、顯現空間形態、顯現時間形態形成。

總之,胡塞爾對空間分類推動空間研究的分化,大多數研究者認同客觀空間是幾何學研究課題,研究意識對象而被構造出來的形式本質,現象空間是空間現象學的研究課題,研究構造空間的意識活動本身的形式本質。

上述已提到身體與現象空間關係密切,那麼兩者關係究竟如何?身體如何在現象空間發生作用?梅洛·龐蒂的現象空間理論進行詳實解析。他認為身體對於空間存在具有源始性的意義,“我的身體在我看來不但不是空間的一部分,而且如果我沒有身體,在我看來也就沒有空間。”所以對現象空間進行探討之時,他先解釋現象身體的含義。他通過一個實驗佐證現象身體的存在,讓被試觀看與地面成 45。的鏡子,剛開始被試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和房子是傾斜的,幾分鐘後,鏡子裡傾斜的像沒有啦,成為正立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轉變,現象身體使然。

當身體接受外界情境時,不是固定和靜止反應客觀世界,而是對對象的意義進行反應,與意義融為一體,承載意義,表達意義。當外界情境變化時,身體與情境之間持續互動,類似處於“提問—回答”的對話解釋過程,儘管在交互對話中情境已提供明確的意義,但並未完全確定,所以身體在遵守情境現有意義的前提下,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迴應,可以從第一人稱視角進行內在的體驗,朝向一個意向極運動,梅洛﹒龐蒂將這種本已經驗的身體稱為“現象身體”。

它是自在和自為的綜合,是介於“廣延實體”和“思維實體”之間的第三類存在,是外在性與內在性、主動性與被動性等系列二元論區分的原始整合,聚不確定性和規範性於一體,將意向性、象徵性和主動性濃縮一起,具有“自主的統一性”的知覺綜合,這種知覺綜合是“一種表示我的身體在世界上存在的方式”的身體圖式,因此,現象身體通過身體圖式建構存在的空間性。現象身體概念的提出在空間哲學史上開啟了理解空間的第三條道路。

這種傳統空間的分析框架類似康德式二元區分,其中隱含地使用了形式和質料(內容)、先驗(反思)和經驗(非反思)、實在和觀念等分法。這種框架揭示了傳統空間觀面臨著某種“非此即彼的選擇”: 空間要麼來源於對象, 呈現出異質性和多樣性,要麼來源於主體,呈現出同質性和單一性,體現了“構想空間的對象思維”這一共同預設。

梅洛.龐蒂卻認為無論是實在論空間還是觀念論空間都屬於對象化的客觀空間,是客觀空間的兩種類型。他提出現象空間概念,借用著名的斯特拉頓實驗闡釋其存在,實驗持續了七天,第一天,實驗開始,被試戴上一副能使視網膜形象變正的特殊眼鏡,整個視覺景象立刻顯得顛倒和不實在,從第二天開始,正常知覺開始恢復,第七天時,被試感到身體完全處在正常位置,行動自如。

當被試摘掉眼鏡後,隨之又出現倒立的視覺重新變正的過程,這一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身體感從顛倒到正常等一系列現象,無法從傳統的空間觀得以解釋,藉此,梅洛·龐蒂提出現象空間概念。現象空間有三種典型的表現形式,其一,定向的身體空間,現象空間是以身體為基點的原始空間座標系,這種定向能力將“位置的空間”轉化為“處境的空間”,實現人為性理解世界。

其二,定位的身體空間,在現象空間中,身體能將自己與客觀事物之間關係投射到事物之間,標明事物之間的位置關係。其三,擴展的習慣空間,現象身體通過身體的運動擴展並延伸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時的身體不是被知覺對象的身體,而是一個能觀看景象的、作為知覺主體的身體。現象身體對於世界的把握是空間的真正起源,是“空間的主體”。因此,現象空間首先是一種身體空間,當我們將身體的觀點擴展到了被知覺世界的觀點,身體空間就轉變為現象空間,隨著現象的變動而不斷自我重構。

結語

梅洛﹒龐蒂現象空間不僅通過身體的境域化實現了空間的境域化,而且開啟知覺現象學的先河,揭示了現象世界的新藍圖,是一場空間研究轉向,是從單一身體過渡到身體間性,但是如何從身體間性出發描述現象空間的複雜結構?如何從現象空間出發,從發生現象學研究闡明客觀空間的意義構成機制?現象空間所包容的各種差異性和不確定性等,是一種終極的反思,還是一種理論的妥協?這些有待進一步研究。

12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我,對繼子視如己出,含辛茹苦撫養17載,繼子婚後卻把我趕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