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在阿德勒看來,工業革命之前,歐洲各國的學校通常都由教會掌管,只對上流社會階層開放,下層人民沒有權利和機會接受教育,學校教育的宗旨在於維護貴族階層的利益,培養順從的公民;工業革命之後,社會發展,經濟繁榮,民智開化,工人階級成長起來,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公共教育不應再為上層統治者服務,而需要向更多的階層敞開胸懷,學校應該培養現代公民,教會學生生活的知識和技能。

阿德勒指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其目的都在於培養和指導人的個性,或者可以說,整個教育是有關生活這門廣泛的心理藝術的一個分支。換句話說,教育的目標就是教會兒童生活的知識和技能。

兒童對外部世界的最初認識來源於家庭,家庭教育為兒童做了初步的準備,教會他如何與父母、兄弟姐妹等發展情感關係以及與人相處之道;而學校是家庭的延伸,它將家庭和社會有效地聯繫起來,學校與社會的關聯性更大,兒童在學校裡能夠學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阿德勒主張,學校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良民”,而是要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學校不能把自身視為目的。學校必須清楚,它是在為社會,而不是為自己教育學生。因此,學校不應該忽視任何一個放棄成為理想學生、模範學生的兒童。”

阿德勒不贊成天賦說或者遺傳論,他相信每個人都有發展的巨大潛力。他認為,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兒童個性千差萬別,教育過程往往會出現各種錯誤,其中篤信遺傳限制個人發展的觀點是影響最惡劣的一種。老師和家長通常會藉此觀念來掩飾自己的教育無方。

在個體心理學體系中,阿德勒認為,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並不對個體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源自個體內部對自身不足的超越和對完善自身的追求。

他認為,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有的人在身體上具有某種器官缺陷,有的人在心理上存在某種自卑感和不安全感,這既有可能妨礙個體的發展,同時也有可能促使個體取得更大的成功,其關鍵在於個體自身是否創造性地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追求完美的人生目標。

因此,在阿德勒看來,教育的最主要問題在於增加兒童的信心和勇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現實、適應生活。阿德勒指出,觀察兒童的不良行為,糾正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是學校教師的主要工作。

在進入學校之前,大多數兒童在家庭中已經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對未來的生活做好一定的準備,他們能夠較好地適應學校新生活。另外還有一些兒童沒有做好準備,他們面對新環境時表現出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畏懼退縮等特點。

這並不表明他們心智低下,而是說明他們沒有學會適應生活之道,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會他們在家庭中沒有學會的合作技能。教師要像母親那樣關注學生,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阿德勒不贊成使用懲罰的教育方式,他認為那是落後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兒童產生退縮、畏懼和自卑的心理,進而會尋找各種藉口逃避學校,迴避現實生活,最終發展成無用的那一類人。在他看來,學校裡那些“害群之馬”並不是頑劣之徒,他們並不是老師眼中的“壞孩子”,而是僅僅把學校視為是不快樂的場所,他們藉以各種“鬧劇”來表明自己的看法,以求得他人的關注和重視。

教師的工作就是要吸引兒童的注意,瞭解他們的興趣所在,設法讓他們相信,憑藉自身的努力也能獲取成功。因此,老師要密切注意兒童對外部事物的看法,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傳授知識和技能。

阿德勒及其助手還通過創辦個體心理學實驗學校來傳播和實踐他們的教育思想。阿德勒在福特蘭德·伯恩邦姆、奧斯卡·斯皮爾以及弗蘭茨·夏姆等人的協助下創辦了個體心理學實驗學校。後納粹攻佔維也納,學校被迫關閉。

學校坐落於維也納市區的某一貧民區內,總共有1000餘名10-14歲的學生,每個班級有三、四十名學生。學校的創辦宗旨在於預防問題兒童的不良行為、減少他們的挫折體驗、提高兒童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該學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建立工作團體、管理團體、經驗團體、討論團體和互助團體等五個集體組織。

這五個團體相互協作共同管理學校的日常事務。工作團體的設立表明該學校以學生為工作重心,賦予老師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工作團體指導老師與兒童保持經常性的接觸,注意觀察並解釋兒童的日常行為,幫助不良行為兒童減少心理負擔,對其不良行為予以糾正。

管理團體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由教師組成的管理團隊,而是由學生自身組成的自治團體,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能力。經驗團體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弱化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教師將學生組織成一個凝聚力強大的團體,通過遊戲、郊遊等團體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其中討論團體發揮的作用最重要,也最特殊。該學校的每個班級都組建討論團體,每個班級每週要舉行一次討論活動,討論的議題包括長期存在的問題、新近出現的問題以及下一階段即將要面對的問題等等。

互助團體是指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相互幫助尋找方法解決問題,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幫助落後的學生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一個10歲男孩的教育案例。“學校老師抱怨這個男孩爭強好鬥,總惹是非,成績很差,已落後同年齡學生三個學期的課程。雖然他現在讀三年級,實際上他的測試成績只達到一年級水平,但他的智商卻很正常,測得分數為101。”在阿德勒看來,這個男孩富有活力,也想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但所的追求和興趣都指向與學習無關的一方面。

對這個男孩不服從命令和紀律,阿德勒解讀為,他有自己的一套辦法,用違反校規的方法,來吸引老師的注意。“這個男孩口才不好,在語言表達方面存在困難,因此每週都要參加語言訓練班。”阿德勒對此解讀為,這種語言缺陷並不是器官缺陷造成的,而是缺乏社會興趣的結果。

語言表達體現一種合作態度,是個體與他人建立關聯的有效渠道,語言的快速發展體現社會興趣發展的程度。這個男孩利用這個語言缺陷作為他好鬥的武器。“當老師和他說話時,他就左搖右晃,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顯然,他並不喜歡老師,時時準備著和老師鬥爭;如果他聽老師的話,他就儼然成了被征服者。

“他尚在襁褓中時,生母就去世了,父親續了弦。繼母抱怨說,這個小孩有點神經質。”他用神經質來掩蓋自身的不良行為。“他由兩個祖母帶大。”祖母通常都溺愛孩子,她們想通過溺愛孩子並使孩子依戀她們,來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

兩個祖母相互爭奪這孩子的撫養權,他就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一旦自已被他人忽略,他就會用鬥爭的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一年前父親再婚,繼母帶著一個哥哥進入這個家庭,繼母曾經嘗試獲得他的信任和好感,但是失敗了。”

他感覺到自己被真正忽略了,另一個孩子的到來堅定了他使用鬥爭方式的決心。“祖母來看他的機會也少了,這個家裡似乎不再有人喜歡他,父親甚至開始責罵、呵斥他。”在阿德勒看來,鼓勵和讚揚是培養兒童自信和勇氣的最好方法,而這個男孩明顯缺乏這一點。

“他尿床了,還不止一次。”他想通過間接的方式獲得父母的關心,尿床和語言缺陷一樣成為他使用的工具。“其他孩子不喜歡他,因為他總想支配他們,他喜歡組織其他孩子一起踢球,而一些弱小的孩子則想模仿他。”這表明他具有一定的社會興趣,他想征服別人,獲得成功。

阿德勒在和孩子父母交談的過程中注意到,這個孩子一直不說話。阿德勒告訴父母,他們和孩子關係僵持,孩子嫉妒他的哥哥,總擔心父母不再關心自己。在結束談話時,這個孩子似乎不想走,也不願說話。

阿德勒告訴他,只有嘗試著與人合作,與人交流,才有可能改變他目前的現狀。通過多次指導之後,這個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得到明顯的改善,語言表達也明顯增多。

6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孩子學習態度散漫,不願意學習,到底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