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理>

抽動障礙常見的表現為不自主的、無目的的、重複的和快速的肌肉收縮動作。

什麼是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Tic disorders),又被稱為抽動穢語綜合徵,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障礙,是一種不隨意的、突然發生的、快速的、反覆出現的、無明顯目的的、非節律性的運動或發聲。包括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抽動障礙較多見於男孩,大多數表現出簡單的運動抽動障礙,少數會出現發聲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較多見於男孩,大多數表現出簡單的運動抽動障礙,少數會出現發聲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的表現

常見的表現為不自主的、無目的的、重複的和快速的肌肉收縮動作。

按照抽動方式可表現為兩種形式: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

運動性抽動

症狀常表現為不自主地眨眼、擠眉,以及吸鼻子、張口、努嘴、點頭、甩頭、搖頭聳肩、伸脖子、做鬼臉、拍手、跺腳,甚至模仿行為、猥褻行為等;

發聲性抽動

症狀常表現為毫無緣由地清嗓子,有“嗯”、“啊”等單調的發聲,或者類似動物的叫聲,如犬吠樣吼叫,甚至會有模仿性言語、重複性言語和穢語。

如果在運動抽動的同時伴有發聲抽動和行為障礙,如模仿動作、模仿言語等,就是發聲與多種運動聯合抽動障礙。

按照抽動特點,可分為以下幾種:

①簡單運動抽動:突然的、短暫的、沒有意義的運動,如:眨眼、聳鼻等;

②複雜運動性抽動:稍慢一些的、持續時間稍長一些的、似有目的的動作行為,如:咬唇、刺戳動作、旋轉、跳躍、模仿他人動作、猥褻動作等;

④複雜發聲抽動:突然的、有意義的發聲,如:重複特別的詞句、重複自己或他人所說的詞或句、穢語等。

抽動障礙的患者在睡眠時抽動症狀消失,而緊張、過度興奮、過度疲勞、生病時抽動症狀加重,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一定程度控制自己的症狀,但一旦放鬆便會抽動發作。這會給人留下他們是“故意為之”的印象,要求患者“自己控制一下”,但實際上難以辦到。

儘管患者的病程很難預測,但是一般而言,青春期早期症狀最為嚴重,而到成人早期,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均減輕甚至消失。然而,與抽動相關的一些症狀,如強迫、焦慮、注意缺陷等症狀可能長期存在。

抽動障礙的發病原因

遺傳因素

研究表明該障礙與遺傳因素有關,但遺傳方式尚不明確,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此外,研究發現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綜合徵、其他類型的抽動障礙和強迫症之間存在的一定聯繫。

神經生化因素

該障礙與神經生化因素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且尚無最後定論。

兒童可能存在以下異常:

①多巴胺活動過度或受體超敏;②蒼白球等部位穀氨酸水平增高;③去甲腎上腺素功能失調;④5-羥色胺水平降低;⑤乙酰膽鹼不足,活性降低;⑥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降低;⑦基底節和下丘腦強啡肽功能障礙。

最受關注的是興奮性氨基酸,如穀氨酸和多巴胺系統間相互作用的異常。

腦器質性因素

約50-60%的該障礙兒童存在非特異腦電圖異常;少數兒童存在頭顱CT的異常,如腦萎縮;部分兒童存在左側基底節縮小及胼胝體減小,提示兒童可能存在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通路的異常和腦的偏側化異常;PET研究提示兒童存在雙側基底節、額葉皮質、顳葉的代謝過度。

社會心理因素

應激環境:兒童在家庭生活和學校學習、人際交往等過程中遇到的應激事件可以誘發抽動症狀;

養育因素:父母的人格特徵、情緒特徵直接影響,間接作用於兒童。

社會因素:抽動症狀與心理壓力和緊張相關。因此,不良社會風氣,經濟收入狀況,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均可能對其發病產生影響。

其他因素

有研究報道該障礙可能與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有關。藥物(中樞興奮劑、抗精神病藥)也可誘發該障礙。

抽動障礙的治療方法

治療抽動症,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

由於抽動障礙經常共患其他心理問題,因此,只有軀體不適、社會及學校適應功能受影響時,才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使用藥物的適應症及藥物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治療的目標症狀是抽動本身還是伴隨症狀。

針對抽動症狀的治療主要用藥有:氟哌啶醇、哌咪清、硫必利、可樂定等;

針對共患強迫障礙,可選用氯丙帕明、舍曲林、氟伏沙明等治療,一般情況是需與治療抽動症狀的藥物聯合應用。

針對共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首選託莫西汀,也可用可樂定或胍法辛。如療效不顯著,可選用抗抑鬱藥。

心理治療

對於患有抽動症的心理上的諮詢,我們採用軀體訓練可以有效進行干預,可以緩解患兒的心情,改善各種緊張和焦慮,也能實現緩解抽動症的表現。

對於抽動症兒童而言,首先家長要意識到孩子作為家庭系統中的一員,孩子出了問題,反映出家庭中的問題如親子關係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學等。

因此,家庭成員需要接受指導諮詢,不要在家庭環境中給兒童造成壓力源和緊張源。

家庭治療的目的在於:

①協調和改善家庭成員間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

②給父母必要的指導,使他們瞭解該障礙,正確地看待兒童的症狀,有效地避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和諧地與孩子相處和交流,掌握軀體治療的方法,並用適合的方法對兒童居家進行訓練。

通過對父母進行疏導,教給父母如何管理子女行為的方法。在心理治療中,父母與兒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確認識抽動症狀的表現就像軀體感冒發燒一樣是一種病,並不是壞毛病,逐漸增強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事實證明這是促進疾病康復,避免對兒童心理發展受到影響的有效方法。

父母如果能更加理解兒童的需要,就能更好地對其行為做出適當反饋。父母培訓可創造一種長期、持續、有利康復的環境。

飲食調整和環境治療

除藥物和心理治療外,還應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時間,避免過度緊張疲勞。適當參加一定的體育和文娛活動,儘量避免應用食物添加劑、色素、咖啡因和水楊酸等。使患兒儘量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之中。

作者 :尹建民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軀體治療師

家庭治療師

催眠治療師

職業規劃師

高級心理測量師

中國心理學會會員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員

北京心理健康促進會會員

北京積極心理學會會員

3
最新評論
  • 意識是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人類意識是何時產生的?
  • “福爾摩斯”李昌鈺:判斷另一半是否愛自己?觀察ta的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