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雜誌中曾提到我們平均每天會說兩次謊,而英國的一項調查則顯示我們每天說謊的次數多達6次,相當每年說2000多次謊。
這麼來看,說謊既可能造成傷害,也有所好處,像與生俱來的能力一樣。但是如果有人指出,說謊是一種技術活,你相信嗎?
來看看,今天要推薦的心理學書,書名是《謊言的邏輯》。
首先,我們要先認清楚一個事情,謊言並不是根據本身被批評,而是根據說謊者的目的與動機。
其次,謊言只在一種好與壞的辯證關係中才能被理解。
謊言其實是分為口頭謊言與非口頭謊言兩種。
成年人的謊言,看似很鎮定。其實他們的身上會出現一種改變他們表達方式的情緒應激狀態,也就是說在很早之前的謊言造成他們的一種要接受懲罰的焦慮,而這個給他們留下了記憶痕跡。
情緒應激會導致一些非自主行為的出現,會對呼吸,心血管,消化功能產生影響。
比如嗓音變得更尖,呼吸更加急促,說話含糊不清,會吞嚥口水,音調會提高,特別是為了填補空白增加過多細節和解釋,由於事先準備而缺少遲疑等等。
所以不僅要聽說謊者說了什麼,更要看說謊者暴露出來的舉止。
保羅艾克曼是研究謊言的國際專家之一,他就致力於研發調試人臉識別測謊儀。由此可以見得,說謊時面部的變化可能是最多的。
當一個人說謊時,沒有非常特定的行為,但是會有,或是經常會有這些舉止。
比如手部動作,雙手藏起來,或是拿著經常把玩的物品;
比如多次或是頻繁的,摸臉的下部,鼻子與下巴,特別是嘴唇,反覆抿緊嘴唇;
比如吞嚥口水是重要特徵;
比如眼神可能不會眨,要麼躲閃,要麼固定;
比如瞳孔是會放大的;
比如頻繁微笑,嘆氣,吸氣;
比如做出雙臂交叉的樣子。
事實上,由於說謊時自主神經系統被強烈激活,促使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導致呼吸加劇與血管擴張,這樣直接影響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
由此可見,說謊是需要一定天賦的。同樣,檢測出一位說謊者也需要良好的訓練。
於是,18世紀德國神經學家弗蘭茨約瑟夫加爾建立了顱相學理論。在他之後,意大利人龍勃羅梭總結了犯罪分子的相貌,發明了一種通過測量血壓來測謊的儀器。
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帕斯卡爾內沃,他是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臨床心理治療師、心理學導師。由陳可心與趙璐翻譯。